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究双节段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后颈椎矢状位参数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9年7月行双节段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cTDR)患者48例.测量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时颈椎侧位X线片的矢状位参数,包括手术节段角度(SA)、C2?C7 Cobb角和矢状位轴向距离(SVA)及T1倾斜角(T1S).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同组内手术前后各参数是否有差异,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患者手术前后影像学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cTDR术后末次随访时SA、C2~C7 Cobb角、SVA值及T1S与术前相比有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参数Pearson分析结果示:T1S及C2?C7 Cobb角与SA相互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节段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可恢复颈椎活动范围,改善颈椎矢状位参数.
推荐文章
2种固定方式对短节段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后颈椎矢状位参数变化的影响
椎间盘切除术
脊柱融合术
颈椎病
颈椎曲度
颈椎矢状位参数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颈椎活动与稳定性的评价
颈椎
椎间盘退变
人工颈椎间盘
运动范围
置人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与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联合对多节段颈椎病的疗效及邻近节段退变的影响分析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
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
多节段颈椎病
邻近节段退变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解剖学参数测量
颈椎病
人工椎间盘
关节成形术
解剖测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双节段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后颈椎矢状位参数的变化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学科
关键词 颈椎病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 矢状位参数
年,卷(期) 2020,(12)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1-25
页数 5页 分类号 R681.5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4)
共引文献  (48)
参考文献  (1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3(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4(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15(1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6(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7(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8(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颈椎病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
矢状位参数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月刊
1005-0205
42-1340/R
大16开
武汉市珞喻路856号
38-182
199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356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4271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