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完全性子宫破裂的临床特点及母儿结局,为完全性子宫破裂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8年12月四川省10个地区纳入的86例完全性子宫破裂患者的基本情况、临床特点及母儿结局并分组比较完全性子宫破裂的母儿结局,依据既往是否有子宫手术史分为瘢痕子宫组及非瘢痕子宫组,按子宫破裂时不同产程状态分为分娩发动前子宫破裂组与产程中子宫破裂组,按是否规律产检分为定期产检组与未定期产检组以及按照经济水平分为高GDP地区组与中-低GDP地区组.结果 :①86例患者中,50例(58. 1%)表现为腹痛,31例(36.0%)出现腹部及子宫压痛;84例(97.7%)治愈出院,2例(2. 3%)死亡.85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中,67例(78. 8%)行子宫修补术,18例(21.2%)行子宫切除或次全切除术;50(58.1%)发生严重产后出血,52例(61. 8%)行输血治疗,21例(24.7%)术后转入重症监护室(ICU),15(17.8%)出现并发症.双胎妊娠1例,共有87例新生儿娩出.其中,41例(47. 1%)死亡,19例(21.8%)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22例(25. 2%)发生新生儿窒息,轻度窒息12例(13.8%),重度窒息10例(11.5%).②瘢痕子宫组54例(62.8%),非瘢痕子宫组32例(37.2%);分娩发动前子宫破裂组63例(73.3%),产程中子宫破裂组23例(26.7%);定期产检组40例(46.5%),未定期产检组46例(53.5%);高GDP地区组55例(64.0%),中-低GDP地区组31例(36.0%).未定期产检组产次、来自中-低GDP区、子宫切除、围产儿死亡的比例明显高于定期产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高GDP地区组的定期产检率明显高于中-低GDP地区组,中-低GDP区产次、产后出血、输血、入ICU的比例均明显高于高GDP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母儿结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瘢痕子宫仍是完全性子宫破裂的主要危险因素.完全性子宫破裂的母儿结局差,经济条件较差地区中的孕产妇结局更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