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阐明再生稻的产量差及影响因素,为揭示其生产潜力和制定高产高效栽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两个数据库,分别以"再生稻产量、品种、施肥、种植密度、留桩高度、种植方式和收割方式"和"ratoon rice,variety,fertilizer and China"为关键词检索,共收集目标文献119篇.总结再生稻头季、再生季和两季总的产量潜力和产量差,通过分析品种、施肥、种植密度、留桩高度、种植方式和收割方式对再生稻产量的影响,阐明再生稻产量差的影响因素及缩小产量差的途径.[结果]当前我国再生稻头季、再生季和两季总的产量潜力分别为11.65、6.90和17.10 t·hm-2,总样本平均产量仅分别实现了产量潜力的71%、53%和68%.籼稻和杂交稻的再生稻产量分别比粳稻和常规稻增产24%—19%和18%—8%;头季的最优施肥量约为N 168 kg·hm-2,P2O5123 kg·hm-2,K2O 124 kg·hm-2;再生季的最优施肥量约为N 145 kg·hm-2,P2O550 kg·hm-2,K2O 200 kg·hm-2.再生稻头季的适宜种植密度为22.4—29.1万穴/hm2;适宜留桩高度为40—50 cm;手栽种植利于再生季产量的提高因而总产量也最大;人工收割比机械收割的再生季产量高12%,虽然机种机收会减少产量,但差异不显著.[结论]我国再生稻头季、再生季及两季总产量的增产潜力分别为3.38、3.27和5.41 t·hm-2.合适的品种、肥料管理、种植密度、留桩高度、种植和收割方式可以缩小产量差,其中品种以籼稻和杂交稻为主;优化施肥量可以使头季和再生季分别增产9%和22%,优化种植密度则分别增产8%和17%;适宜的留桩高度为40—50 cm;机种机收更符合轻简化现代农业的需求.
推荐文章
南方稻区水稻产量差的变化及其气候影响因素
南方稻区
水稻
产量差,光温生产潜力
气候因素
头季稻收获时间对中稻产量及再生稻的影响
头季稻
收获时间
中稻
再生稻
产量
光温变化对再生稻产量的影响研究
再生稻
光温因子
光温生产潜力
头季稻栽培因素对Ⅱ优1259再生稻产量的影响
杂交稻
Ⅱ优1259
再生稻
最优设计
效应分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中国再生稻的产量差及影响因素
来源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学科
关键词 再生稻 产量差 品种 施肥 种植密度 留桩高度
年,卷(期) 2020,(4) 所属期刊栏目 耕作栽培·生理生化·农业信息技术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07-719
页数 13页 分类号
字数 1043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20.04.00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朱建强 长江大学农学院 113 598 13.0 19.0
2 侯俊 长江大学农学院 6 3 1.0 1.0
3 曹玉贤 长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22)
共引文献  (389)
参考文献  (3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1(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2(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3(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4(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1995(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1996(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3)
1997(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4)
1998(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0(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01(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02(3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9)
2003(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4(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5(2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06(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7(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8(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9(48)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43)
2010(2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11(1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12(2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13(2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7)
2014(1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15(23)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16(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7(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8(5)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再生稻
产量差
品种
施肥
种植密度
留桩高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农业科学
半月刊
0578-1752
11-1328/S
大16开
北京中关村南大街12号
2-138
196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193
总下载数(次)
12
总被引数(次)
254208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