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南方农业学报       
摘要:
[目的]掌握广西国有高峰林场16年生巨尾桉(Eucalyptus grandis×E.urophylla)与大叶栎(Quercus griffithii)混交林的生物量和碳储量分布规律,为合理选择碳汇人工林模式提供参考.[方法]在巨尾桉大叶栎混交林内进行样方调查,分别采用收获法和重铬酸钾氧化—外加热法测定混交林生物量和碳含量,研究混交林各层次及两个树种各器官的生物量、碳含量、碳储量分布规律.[结果]由方差分析及Duncan's多重比较结果可知,巨尾桉和大叶栎各器官间的生物量、碳素含量、单株碳储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下同),树干生物量和碳储量及树叶碳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器官.巨尾桉和大叶栎单株生物量分别为272.93和322.61 kg,各器官间生物量差异极显著,其中树干生物量最大;巨尾桉和大叶栎混交林总生物量为309.42 t/ha,总生物量主要集中在乔木层,各层次生物量分配格局为乔木层>半分解凋落物层>未分解>凋落物层>灌木层>草本层.混交林生物量结构特征表现为光合器官与非光合器官比值(FC)较小,枝叶比(BNR)偏大.巨尾桉和大叶栎单株碳含量分别为463.37~513.59和460.74~504.67 g/kg,各器官碳含量排序为树叶>根桩>树干>树枝>粗根>树皮>中根>细根.地被层碳含量排序为未分解凋落物层>灌木层>草本层>半分解凋落物层.巨尾桉和大叶栎的单株碳储量分别为135.81和159.68 kg,主要集中在树干.混交林植被总碳储量为153.16 t/ha,其中乔木层、凋落物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碳储量分别为147.99、4.41、0.61和0.14 t/ha,生物量和碳储量主要集中在乔木层.混交林年净生产力为23.04 t/(ha·年),年净固碳量为11.50 t/(ha·年),折合成CO2固定量为46.17 t/(ha·年),混交林具有较高的固碳能力.[结论]大叶栎单株生物量和碳储量高于巨尾桉,可作为优良固碳树种.巨尾桉大叶栎混交林具有较高的生物量和碳储量水平,能增加林分生产力水平和碳汇能力,在今后营造碳汇人工林生产实践中宜推广巨尾桉大叶栎混交模式.
推荐文章
青冈栎混交林生物量及碳储量分布特征
青冈栎混交林
生物量
碳储量
树种选择
秦岭松栎混交林碳密度空间分布特征1)
碳密度
空间分布
松栎混交林
秦岭
不同林龄尾巨桉人工林的生物量及其分配特征
尾巨桉
生物量
林龄
回归模型
广西
天目山针阔混交林林木碳储量树种分布特征
天目山
针阔混交林
碳储量
树种分布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巨尾桉大叶栎混交林生物量和碳储量的分布特征
来源期刊 南方农业学报 学科
关键词 巨尾桉大叶栎混交林 生物量 碳储量 年净固碳量 分布特征
年,卷(期) 2020,(9) 所属期刊栏目 园艺·园林·林业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205-2212
页数 8页 分类号 S718.55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2095-1191.2020.09.020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52)
共引文献  (914)
参考文献  (2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6(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7(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8(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9(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1)
2001(2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8)
2002(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03(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04(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05(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6(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07(4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9)
2008(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0)
2009(3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4)
2010(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11(2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12(4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8)
2013(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14(3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5)
2015(2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7)
2016(25)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17(1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8(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9(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巨尾桉大叶栎混交林
生物量
碳储量
年净固碳量
分布特征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南方农业学报
月刊
2095-1191
45-1381/S
大16开
1964-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029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4358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