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国际空间站是怎么来的?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不可能永远生活在摇篮里."这也许是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1857?1935)最著名的名言.在他1883年出版的《自由空间》一书中,就提出了一些宇宙飞船的草图,以及几个在失重状态下漂浮的乘客.在他梦想的激励下,苏联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建成空间站的国家,也是第一个运行长期多舱段空间站的国家.
推荐文章
“国际空间站”系统特点分析
“国际空间站”
总体设计
系统特点
关键部件
启示
建议
"国际空间站"建造十年经验初探
空间站建造
实验舱
适居性
补给
医学撤离
出舱活动
国际合作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国际空间站: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来源期刊 太空探索 学科
关键词
年,卷(期) 2020,(10) 所属期刊栏目 视点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6-51
页数 6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太空探索
月刊
1009-6205
11-4492/V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8号主办公楼3层(北京833信箱太空探索杂志社)
2-168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750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98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