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生态学报       
摘要:
为理清生境梯度下天然红松种群空间分布规律,以黑龙江省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自坡底至坡顶的四种生境(生境Ⅰ,谷地平坡潮湿生境;生境Ⅱ,坡下缓坡潮湿生境;生境Ⅲ,坡上斜坡半湿润生境;生境Ⅳ,坡顶陡坡半干旱生境)类型中建群种红松种群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林层(主林层、亚林层、演替层、更新层)红松种群的数量特征,并基于O-ring函数,在重复采样条件下评价了红松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结果 表明:(1)下坡位生境(生境Ⅰ、Ⅱ)红松更新层种群数量显著大于上坡位(生境Ⅲ、Ⅳ)(P<0.05),演替层中差异不显著;自坡底至坡顶的生境梯度上,主林层和亚林层中红松株数比例增加,红松种群年龄结构结构由倒J型向J型转变.(2)下坡位原始红松林更新层和演替层中红松种群聚集规模与聚集强度均高于上坡位,坡顶(生境Ⅳ)原始红松林更新层中红松种群聚集规模与聚集强度高于坡上(生境Ⅲ).(3)四类生境的原始红松林中主林层与更新层中红松种群总体表现为空间独立,在个别尺度上表现出微弱的空间正关联或负关联;在0-5 m尺度上,下坡位红松林原始林内演替层与主林层红松种群表现为空间负关联,而上坡位生境林分对应林层间空间关系则为空间正关联;四类生境中,亚林层与主林层中红松种群在全部研究尺度上均表现为空间独立.可以认为,造成上坡位生境的原始红松林中幼树、幼苗聚集规模与强度弱于下坡位的原因是上坡位更新与演替层中种群数量较少;而随坡位上升,更现层、演替层与主林层中红松种群间的空间关系由空间负关联向空间正关联转变是生物与非生物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结果为阔叶红松林的经营管理与生态修复提供了理论依据.
推荐文章
贵州闽楠天然种群特征、空间分布格局及空间关联分析
闽楠
种群
年龄结构
空间分布格局
北京东灵山优势种群树木死亡对空间格局与生境的影响
群落动态
多元回归
数量特征
生境异质性
高寒退化草地不同海拔梯度狼毒种群分布格局及空间关联性
狼毒种群
空间分布格局
空间关联性
斑块
石羊河上游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生境梯度影响下的天然红松种群空间格局与种内关联
来源期刊 生态学报 学科
关键词 天然红松 点格局分析 重复采样 生境梯度 O-ring函数
年,卷(期) 2020,(1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239-5246
页数 8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5846/stxb20190502089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孙志虎 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 42 789 17.0 27.0
2 陈祥伟 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 89 1591 24.0 35.0
3 谷会岩 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 38 408 12.0 19.0
4 董雪 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 6 6 1.0 2.0
5 杜昕 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 2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81)
共引文献  (394)
参考文献  (2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4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5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8(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0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2(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3(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4(1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5(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6(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07(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08(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9(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2)
2010(3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9)
2011(3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9)
2012(2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13(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14(23)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15(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6(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7(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8(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天然红松
点格局分析
重复采样
生境梯度
O-ring函数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态学报
半月刊
1000-0933
11-2031/Q
16开
1981-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991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51689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