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探索(小麦Triticum aestivum× 长穗偃麦草Thinopyrum ponticum)F1作为牧草的应用潜力,本研究以(小麦中农28× 长穗偃麦草)F1(以下简称草F1)及其亲本为材料,对草F1的表型组与牧草产量做了初步研究.不同发育时期表型组测定表明,与长穗偃麦草相比,草F1的单株投影面积和紧密度在分蘖期-开花期显著升高(P<0.05),开展度在分蘖期-抽穗期升高,在分蘖期和抽穗期纵向矩形宽和纵向矩形高升高,而平均绿色深度降低;一年1次刈割再生23 d草F1的紧密度和平均绿色深度显著升高而纵向矩形宽显著降低.拔节期草F1的单株总叶片数、最大展开叶叶长与叶宽及一年1次刈割再生23 d的单株鲜重等均显著高于长穗偃麦草;而分蘖数、株高、单株最大鲜重等与长穗偃麦草差异不显著(P>0.05).草F1的开花期比长穗偃麦草显著提前.草F1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等与长穗偃麦草差异不显著,但叶片光合能力显著增加.与长穗偃麦草相比,草F1的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升高而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6月1日前后草F1的果糖、蔗糖和淀粉等含量显著高于长穗偃麦草,而葡萄糖含量则显著低于长穗偃麦草.在北京和南皮,无论一年3次、2次还是1次刈割,草F1的鲜草产量均高于长穗偃麦草.特别是种子直播当代草F1鲜草产量比长穗偃麦草增加61.9%~103.5%.全生育期2次刈割产量最高,第1次刈割在6月1日前后可兼顾产量和品质.本研究结果表明,草F1作为牧草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推荐文章
长穗偃麦草谷蛋白改良小麦品质的研究进展
小麦
长穗偃麦草
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
遗传改良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长穗偃麦草功能分子标记发掘和分析
长穗偃麦草
转录组分析
功能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小麦-长穗偃麦草7E抗赤霉病易位系培育
小麦
长穗偃麦草
赤霉病
易位系
小麦-长穗偃麦草异染色体系筛选与鉴定
长穗偃麦草
小麦
异附加系
异代换系
原位杂交
分子标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小麦 × 长穗偃麦草)F1与长穗偃麦草生物量积累相关性状的比较
来源期刊 草业科学 学科
关键词 表型组 生物量 杂种优势 长穗偃麦草
年,卷(期) 2020,(9) 所属期刊栏目 植物生产层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821-1832
页数 12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1829/j.issn.1001-0629.2020-00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宋运贤 32 68 4.0 7.0
2 汪文佳 2 2 1.0 1.0
3 胡伟娟 1 0 0.0 0.0
4 李滨 1 0 0.0 0.0
5 郑琪 1 0 0.0 0.0
6 李振声 1 0 0.0 0.0
7 李宏伟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62)
共引文献  (146)
参考文献  (2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4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6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5(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5(9)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8(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3(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4(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5(1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16(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7(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8(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表型组
生物量
杂种优势
长穗偃麦草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草业科学
月刊
1001-0629
62-1069/S
大16开
兰州市嘉峪关西路768号
54-51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019
总下载数(次)
17
总被引数(次)
7500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