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分析‘扬稻二号’与‘扬稻六号’的抗旱性差异,以抗旱性不同的两个籼稻品种(‘扬稻二号’与‘扬稻六号’)为研究对象,检测了叶片的保水力及表皮渗透度,并使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叶片表面的超微结构,同时检测了耐逆相关基因在干旱处理前后的表达动态.结果 表明:在离体情况下‘扬稻六号’叶片的失水率和表皮渗透度都低于‘扬稻二号’;‘扬稻六号’叶片表面的气孔长度小于‘扬稻二号’,但单位面积内的硅质乳突、气孔及气孔周沿乳突数均高于‘扬稻二号’;一部分干旱相关基因在品种间共同诱导表达,如OsPP2C和OsDHN,而另外一部分基因在品种间差异表达,如OsSTPK-1、OsNA C6和OsZF1.这些结果为进一步阐明‘扬稻二号’与‘扬稻六号’的抗旱性差异提供了新的依据.
推荐文章
扬稻6号早熟突变体扬6早的特征特性鉴定
水稻
扬稻6号
扬6早
早熟突变体
特征特性
鉴定
FACE对常规籼稻扬稻6号产量形成的影响
常规籼稻
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增高(FACE)
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经济系数
栽培稻抗旱性研究进展
栽培稻
抗旱性
节水栽培
利用核辐射育成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扬稻6号
辐照突变系
水稻品种
扬稻6号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水稻品种‘扬稻二号’与‘扬稻六号’的抗旱性差异分析
来源期刊 分子植物育种 学科
关键词 抗旱水稻 失水率 叶绿素浸出 叶片超微结构 耐逆相关基因
年,卷(期) 2020,(6) 所属期刊栏目 表型性状与分子性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960-1966
页数 7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271/j.mpb.018.001960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5)
共引文献  (45)
参考文献  (2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4(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6(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7(8)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8)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6)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抗旱水稻
失水率
叶绿素浸出
叶片超微结构
耐逆相关基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分子植物育种
半月刊
1672-416X
46-1068/S
大16开
海南省海口市海秀大道128号双岛公寓13B室
84-23
200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272
总下载数(次)
34
总被引数(次)
4273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