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研究云南食用野生菌主产区土壤特性与重金属含量及有效态的关联性,测定了云南6种野生食用菌生长土壤(0—10、10—20 cm)和未生长野生食用菌土壤的pH值、阳离子交换量(cation exchange capacity,CEC)、速效磷含量、元素组成、重金属含量及形态分布等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考察野生菌生长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变化规律,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了土壤理化性质对Pb、Cu、Zn、Cd等4种重金属含量及形态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非根际土壤相比,野生食用菌生长根际土壤的CEC、速效磷含量增加;除爪哇鹅膏(Amanita javanica)和白牛肝(Boletus bainiugan)外,野生食用菌生长根际土壤较非根际土壤中O含量增加.(2)同一生境下,与鸡油菌(Cantharellus cibarius)生长土壤相比,青头菌(Russula virescens)和爪哇鹅膏生长土壤pH值较高、极性较高而芳香性较低.(3)土壤中有效态Cu与pH值、S含量及速效磷含量相关系数分别为0.658、0.649和0.971;有效态Pb与速效磷含量相关系数为-0.513;有效态Zn与O含量和速效磷含量相关系数分别0.505和0.636;有效态Cd与C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85)而与H/C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800).土壤中有效态重金属含量主要与土壤的pH值、S含量、O含量、C含量和速效磷含量相关.如,速效磷含量增加能活化Cu和Zn,而Pb则与之相反.有机质含量的增加将有利于Cd的活化.pH值和S含量将有利于Cu的活化.(4)土壤pH值、S含量和速效磷含量的增加能促进重金属的迁移转化,例如,可还原态及可氧化态Cd与土壤pH值、S含量和速效磷含量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619;可氧化态和残渣态Zn与土壤pH值和速效磷含量相关系数均大于0.502;可氧化态Cu与土壤中C含量相关系数为-0.756;还原态Pb含量和残渣态Pb与S含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86和-0.483.该研究将为野生食用菌生长土壤的重金属环境风险评价提供依据.
推荐文章
污染土壤重金属形态分析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污染土壤
重金属
形态分析
影响因素
林下参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分布及生态风险评估
林下参
土壤
重金属
形态分布
潜在风险
喀斯特林地土壤重金属形态特征及其评价
喀斯特
土壤pH值
重金属
生物有效性
形态分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野生菌生长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期刊 生态环境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 野生菌 土壤特性 根际 非根际
年,卷(期) 2020,(1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457-2464
页数 8页 分类号 X5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6258/j.cnki.1674-5906.2020.12.017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23)
共引文献  (720)
参考文献  (2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4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4(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8(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9(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0(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2(1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3(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4(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5(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6(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8(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1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2(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3(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14(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2)
2015(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16(15)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7(1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8(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2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土壤重金属
野生菌
土壤特性
根际
非根际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态环境学报
月刊
1674-5906
44-1661/X
大16开
广州市天河区天源路808号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
46-272
199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290
总下载数(次)
27
总被引数(次)
15235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