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桃花源记》自选入中学语文教材以来,通常的理解认为这篇文章意在描写一个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的美好生活世界,表现了陶渊明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现实生活的不满.但是笔者细读文本发现,这一类的结论依然无法解决三个问题:第一,在"桃花源"之外也有很多风景优美、民风淳朴的地方,但为什么"桃花源"就显得与众不同? 二是"桃花源"区别于外界存在的核心精神和保障是什么? 三是作为一篇"记",由"遂迷"到"寻病终",陶渊明以安排两个充满神秘的寻源故事结尾是否显得多余?其用意何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绝隔意识下的自乐文化心理上的返初 ——《桃花源记》主旨新解
来源期刊 中学语文(上旬·教学大参考) 学科
关键词
年,卷(期) 2020,(10) 所属期刊栏目 文本解读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6-59
页数 4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唐福玖 2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学语文(上旬·教学大参考)
月刊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25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277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