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黄帝内经》对“风、寒、暑、湿、燥、火”之间的关系进行阐述,包括淫胜(包括司天,在泉)、反胜(包括司天,在泉)、相胜、相复、主胜和客胜等8个方面,说明了在各种病理情况下,如何根据药物的气味进行方剂的配伍.每一种邪气致病,都可以根据相应的气味配伍规律组方.因此,每一种邪气在8种不同的情况下,对应有8种配伍方式.《黄帝内经》治疗湿邪为患的疾病,以热性、苦味、甘味、淡味药物为主,辅以寒性、辛酸味药物.说明湿邪有寒热之分,体现了“热者寒之,寒者热之”的原则.《伤寒杂病论》中,祛湿方剂共33篇,此处之“湿”指外感湿邪和脾胃内生湿邪.分析其中代表方剂可知,《黄帝内经》中的气味配伍方法在祛湿类经方中运用广泛;《黄帝内经》中的8种气味配伍方法在祛湿类经方中并非完全独立使用,而是根据辨证论治结合使用或单独使用;祛湿类经方药物在四气选择上有寒有热,在五味选择上,多用苦味、辛味、甘味药物,其中必用苦味药物.
推荐文章
《黄帝内经》中腧穴配伍理论及特点探析
针灸疗法
黄帝内经
腧穴配伍
针灸学
试论《黄帝内经》背俞
《黄帝内经》
背俞
定位
主病
《黄帝内经》的阅读理论
《黄帝内经》
阅读学
理论研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黄帝内经》气味配伍理论对祛湿类经方的影响
来源期刊 河南中医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气味配伍理论 祛湿类经方 《黄帝内经》 《神农本草经》 《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
年,卷(期) 2020,(8) 所属期刊栏目 理论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48-1152
页数 5页 分类号 R221.09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6367/j.issn.1003-5028.2020.08.029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孟丽琴 12 46 5.0 6.0
2 赖逸贵 5 4 2.0 2.0
3 范慧婕 5 0 0.0 0.0
4 杨芳华 4 0 0.0 0.0
5 胡业建 6 15 2.0 3.0
6 陈方敏 5 11 2.0 3.0
7 王强 3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7)
共引文献  (18)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气味配伍理论
祛湿类经方
《黄帝内经》
《神农本草经》
《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河南中医
月刊
1003-5028
41-1114/R
大16开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东路1号
36-40
197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6776
总下载数(次)
13
总被引数(次)
7874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