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甘肃生态环境脆弱、脱贫攻坚任务重的省情,直接或间接与水土关系的不协调有关,水不养土、土不涵水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削弱了土地的生产力,而这一省情的病根源于甘肃特有的地形地貌所决定的水土空间布局,即"水低地高"的基本形态.借鉴我国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将岷江一分为二、造福成都平原人民的奇迹,基于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新增水量调水线路必经甘肃的实际,提出在刘家峡水库上游海拔1800~1900 m之间将黄河也一分为二,分为自然河道和人工河道,形成弦弧双路循环的格局,其中人工河道即弦线自西南向西北沿海拔1800 m左右的等高线以0.04%左右的比降缓慢自流至景泰台塬地区海拔最高点1773 m处,然后再分几个方向自流灌溉后回归黄河天然河道,从而变"水低地高"为"水高地低".这一弦弧双路方案的实施,不仅可促进黄河刘家峡至黑山峡之间1万多km2生态脆弱区和石羊河下游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也可惠及规划的大柳树灌区,使其成为国家重要的粮食安全储备基地,而且有利于减缓沿黄灌区的盐碱化危害,减轻下游宁蒙河段河道淤积及防洪、防凌压力.
推荐文章
高含沙河流的低温输沙效应——以黄河上游巴彦高勒站为例
高含沙河流
低水温
改进输沙模型
First Optimization算法
开河期
黄河上游梯级水库多目标水沙联合模拟优化调度模型
水库优化调度
调水调沙
输沙水量
自迭代模拟优化
黄河上游
龙羊峡水库
淮河上游水质污染特征及其综合评价
淮河
水质
多元统计分析
综合评价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变"水低地高"为"水高地低"重塑黄河上游水土关系
来源期刊 人民黄河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水土关系 水低地高 水高地低 人工河道 南水北调西线 甘肃省 黄河
年,卷(期) 2020,(10) 所属期刊栏目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5,28
页数 6页 分类号 TV212|TV213|TV882.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1379.2020.10.0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克恭 2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3)
共引文献  (11)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9(7)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3)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水土关系
水低地高
水高地低
人工河道
南水北调西线
甘肃省
黄河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人民黄河
月刊
1000-1379
41-1128/TV
大16开
郑州市金水路11号《人民黄河》杂志社
194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081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4333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