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农田面源污染已成为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减少稻田氮素流失、改善稻田局部水体养分负载过重的问题,采用盆栽试验,通过生物炭吸附富营养水中的养分后再利用于盆栽水稻,设置主区为持续淹水灌溉(IF)与干湿交替灌溉(IA),副区为1个对照(常规施氮,N1C0)与4种不同用量的氮肥与氮负载生物炭处理(N3/4C1、N3/4C2、N1/2C1、N1/2C2),其中N3/4、N1/2表示氮肥施入量为当地传统施氮量(N1)的3/4,1/2倍;C1、C2分别为10 t/hm2和20 t/hm2氮负载生物炭.结果表明:(1)减少氮肥施入配施氮负载生物炭显著提高了常规施氮处理田面水的pH;(2)常规施氮肥处理下,干湿交替灌溉(IA)田面水NH4+—N平均浓度较持续淹水灌溉(IF)高8.0%,但是添加20 t/hm2氮负载生物炭后,干湿交替灌溉田面水NH4+—N平均浓度低于持续淹水灌溉处理;(3)水稻生育后期,氮负载生物炭对NH4+—N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而在干湿交替灌溉中,减施氮肥配合添加氮负载生物炭处理较N1C0处理降低了田面水NO3-—N浓度;(4)减施氮肥配合添加氮负载生物炭可提高水稻分蘖率,而添加20 t/hm2氮负载生物炭在氮肥施用量较少时,有利于提高水稻的有效分蘖率.综上,氮负载生物炭不仅可以降低富营养水中30.8%含氮量,还能显著降低施肥初期水稻田面水中NH4+—N浓度,降低流失风险,延长NH4+—N的释放时间而减少1/4的施氮量和保证水稻生育末期的氮素需求,从而有利于水稻生长.
推荐文章
论水土、水土生态与水土生态保持
水土
水土生态
水土生态保持
水土保持
非洲考察及其水土生态启示
非洲
考察
水土生态
水土生态保持
关于水土生态与水土生态保持的再认识
水土生态
水土生态保持
内涵
外延
意义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氮负载生物炭对干湿交替稻田水土生态环境的调控效应
来源期刊 水土保持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农业面源污染 稻田 减氮 氮负载生物炭
年,卷(期) 2020,(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26-234,243
页数 10页 分类号 S278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870/j.cnki.stbcxb.2020.06.03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迟道才 189 1697 20.0 32.0
2 陈涛涛 38 162 7.0 10.0
3 吴奇 22 102 5.0 9.0
4 夏桂敏 39 389 9.0 19.0
5 杨依 1 0 0.0 0.0
6 焦艳婷 1 0 0.0 0.0
7 王延智 1 0 0.0 0.0
8 史鸿儒 2 25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67)
共引文献  (1042)
参考文献  (3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4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0(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2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3(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4(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5(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6(2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07(3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9)
2008(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09(3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8)
2010(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6)
2011(4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6)
2012(3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2)
2013(2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14(26)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15(18)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6(1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7(18)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8(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9(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2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农业面源污染
稻田
减氮
氮负载生物炭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水土保持学报
双月刊
1009-2242
61-1362/TV
大16开
陕西杨陵区西农路26号
52-150
198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614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14651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