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从生活污水中回收水资源并同时减少后续处理的反应器容积,本研究采用水通道蛋白正渗透膜对生活污水进行浓缩,并探究不同汲取液对生活污水的浓缩效果和膜污染的影响.在污水体积浓缩至初始的1/10时,氮、磷等浓度浓缩倍数仅为1~3左右,而有机物和金属离子浓度浓缩倍数约为4~7,浓缩后污水COD/TN从2.9增至10.9,生物脱氮潜力明显提高.由于汲取液的盐反向扩散和原料液中污染物浓度的升高,高离子强度是影响污染物截留率的重要原因.浓缩时采用高浓度汲取液会导致膜表面出现结垢,膜污染严重.采用MgCl2作为汲取液可有效减轻浓缩过程中的盐度累积,且Mg2+的作用还可促进微生物活性,但这也可能导致水通道蛋白的分解.
推荐文章
反渗透浓缩液的再利用
反渗透浓缩液
诱导
絮凝
电芬顿
膜蒸馏
电厂脱硫废水正渗透膜浓缩零排放技术的应用
燃煤电厂
脱硫废水
零排放
膜浓缩
正渗透膜材料的研究进展
复合材料
渗透率
正渗透
膜材料
浓差极化
正渗透膜生物反应器膜过滤特性研究
正渗透膜生物反应器
反向盐通量
膜朝向
错流速率
污泥浓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利用水通道蛋白正渗透膜浓缩生活污水
来源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正渗透 水通道蛋白膜 生活污水 浓缩 膜污染
年,卷(期) 2020,(1) 所属期刊栏目 水污染与控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69-279
页数 11页 分类号 X703
字数 5632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咏梅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120 1885 24.0 36.0
2 王策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2 5 1.0 2.0
3 王美玲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9)
共引文献  (17)
参考文献  (3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1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2(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3(11)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4(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5(12)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6(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17(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8(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正渗透
水通道蛋白膜
生活污水
浓缩
膜污染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环境科学
月刊
1000-6923
11-2201/X
16开
北京市海淀区红联南村54号
2-572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057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14788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