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实验采用单池微生物电解池(MEC)研究不同初始pH值(5,7,9)下形成的MEC阳极膜的产氢性能及微生物群落的变化.结果表明:在阳极膜形成过程中,各实验组的电流值和氢含量表现出正相关关系.pH值为7左右时的实验组有最佳的氢气产率(1.52 mol H2·mol-1-G)和最大的氧化峰值电流(35.41mA),产氢效能高的反应器中电活性微生物优势较大.16SrDNA测序结果显示不同pH下形成的阳极膜的OTUs数分别为781、1156和953,pH为5和9下形成的阳极膜微生物多样性及微生物量较低.此外,MEC阳极膜上的占主导地位的产电菌均以Clostridium和Geobacter为主,但pH值为7左右时形成的阳极膜微生多样性、优势菌及生物量都最为丰富.
推荐文章
微生物燃料电池阳极生物膜微生物群落的PCR-DGGE分析
微生物燃料电池
养殖废水
改性阳极
PCR-DGGE
微生物群落结构
磺胺甲(噁)唑对微生物电解池阳极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
微生物电解池
产电菌
耐药菌
产氢菌
磺胺甲(噁)唑
pH对高温厌氧耗氢产甲烷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耗氢产甲烷
高温
pH
比产甲烷活性
微生物群落
钝化材料对农田土壤Cd形态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Cd污染
钝化剂
生态风险
微生物群落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初始pH值对MEC阳极膜的产氢性能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来源期刊 化学研究与应用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微生物电解池 pH 微生物群落 阳极膜 制氢
年,卷(期) 2020,(1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224-2230
页数 7页 分类号 O646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建昌 61 573 13.0 22.0
2 邵琼丽 6 4 1.0 1.0
3 许坤德 3 1 1.0 1.0
4 龙宪钢 3 1 1.0 1.0
5 刘海波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09)
共引文献  (4)
参考文献  (2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8(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9(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1(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2(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13(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4(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5(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6(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7(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微生物电解池
pH
微生物群落
阳极膜
制氢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化学研究与应用
月刊
1004-1656
51-1378/O6
大16开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望江路29号四川大学化学学院内
62-180
198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995
总下载数(次)
13
总被引数(次)
3963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