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湿性疗法是由英国博士Winter于1962年提出,根据伤口在湿润环境下不结痂的原理[1],采用敷料和(或)药液保持伤口持续湿润,使湿润伤口与敷料接触,伤口渗出液渗入到敷料中,使其发生水合作用并释放药物,从而水解细菌酶,抵抗微生物,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及伤口愈合[1].2000年美国食品药物管理署(FAD)将其确定为伤口处理的标准方法[2].近年来,湿性疗法在我国成人伤口护理中已被广泛应用,效果显著.但用于儿科领域的案例较少,尤其是新生儿.新生儿烫伤在临床上并不多见,Ⅲ度烫伤更为少见.由于新生儿的生理特点,临床治疗和护理难度较大,病死率高.我院2019年12月29日收治1例左臀部Ⅲ度烫伤足月新生儿,运用湿性疗法精心护理后,伤口完全愈合出院.报告如下.
推荐文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湿性疗法治愈新生儿Ⅲ度烫伤1例
来源期刊 临床医药实践 学科
关键词
年,卷(期) 2020,(10) 所属期刊栏目 护理医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94-795
页数 2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3)
共引文献  (2)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5(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6(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9(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202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临床医药实践
月刊
1671-8631
14-1300/R
大16开
山西省太原市五一路382号
22-39
197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753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2510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