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中医学深刻地体现出了“生生文化”.在理论上,中医学用阴阳的变化来阐释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讲求协调阴阳以达平衡、保健康,体现着生生之理;在实践上,中医学是一种“方技”,医者根据阴阳二气变化的自然规律以及人体病变情况,使用适当的方剂调养正气,使生生之气得到调补充盈,从而可以进行不息的生命活动;在疾病的预防上,中医学的针刺、艾灸、拔罐、推拿、导引以及养生保健的药物有利于维护、培养人体生生之气,从而达到治未病的效果.中医学深刻地遵循自然之理,与人的生生之气相通相合,由此助长人体内的生生之气,使人类生命得以延续传承.天地合德而生人,中医学在探求生命健康和治病救人的实践中不断地践行行医之德,同时也是在践行天地之德.简而言之,中医学是一门用生生之具去循生生之理、助生生之气、行生生之德,最终达生生之道的科学.
推荐文章
中医学与中华传统文化(一)
中华传统文化
中医学
科技文化
人文文化
天人合一
气一元论
阴阳五行学说
人本人伦
仁心仁术
和合兼容
特色优势
文化
科学
科技内涵
科学精神
转化医学在中医学的应用探讨
转化医学
中医学
应用前景
论中医学"祛邪"理念的文化内涵
祛邪
中医
中国传统文化
论中医学的"预防医学"
预防医学
指导思想
方法
措施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论“生生文化”在中医学中的体现
来源期刊 中医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中医学 “生生文化” 生生之具 生生之理 生生之气 生生之德 生生之道 协调阴阳
年,卷(期) 2020,(1)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6-29
页数 4页 分类号 R2-05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6368/j.issn.1674-8999.2020.01.00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周亚东 安徽中医药大学人文与国际教育交流学院 102 246 8.0 12.0
2 余海洋 安徽中医药大学人文与国际教育交流学院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14)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2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2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中医学
“生生文化”
生生之具
生生之理
生生之气
生生之德
生生之道
协调阴阳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医学报
月刊
1674-8999
41-1411/R
大16开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路1号
36-153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109
总下载数(次)
31
总被引数(次)
6431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