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明确切碎秸秆与秸秆颗粒对黑土亚表层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效应,从而评价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亚表层的培肥效果,该研究于2016—2018年在东北黑土区进行一次性玉米秸秆深埋还田试验,设置切碎秸秆低量(QS1)、切碎秸秆高量(QS5)、秸秆颗粒低量(KL1)与秸秆颗粒高量(KL5)4种秸秆还田处理,并与秸秆不还田(CK)进行对比,于每年玉米收获季对土壤理化指标及微生物菌群结构进行监测.结果表明,1)秸秆还田第1年,切碎秸秆处理显著提高土壤总磷脂脂肪酸含量及真菌摩尔百分数,其高量处理较CK最高增加71.0%和120.5%,而秸秆颗粒处理对细菌、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摩尔百分数增幅更显著,其高量处理最高增加41.6%、29.7%和26.3%;还田第2年高量处理显著提高各菌群磷脂脂肪酸含量,且切碎高量处理的真菌摩尔百分数含量显著高于颗粒高量处理21.0%;还田第3年仅高量处理下的菌群结构有显著分异.2)还田初期切碎秸秆处理显著提高真菌:细菌比值,而低量还田则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比有提高,随还田时间的增加,高量还田比值提高更显著,利于长期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3)秸秆高量还田可显著改变土壤理化因子水平,这是导致微生物群落结构分异的重要原因,其显著影响因子随还田年限而更替:第1年,土壤容重、酸碱度、全氮和碳氮比为显著(P<0.05)影响因素;第2年,土壤含水量、有机碳、碳氮比和土壤容重为极显著影响因素(P<0.01);第3年仅有机碳为显著因素(P<0.05).切碎秸秆高量还田处理微生物群落结构分布与CK区分最为明显,对土壤真菌群落的调控能力更强,更适宜于东北黑土亚表层肥力的提升.
推荐文章
秸秆集中沟埋还田对土壤氮素分布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秸秆沟埋还田
秸秆层
氮素分布
土壤微生物
转基因水稻秸秆还田对土壤硝化反硝化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转基因水稻
秸秆还田
氨氧化细菌
amoA基因
反硝化细菌
nirS基因
群落结构
秸秆还田对玉米根际氨氧化微生物群落及红壤硝化潜势的影响
秸秆还田处理
氨氧化古菌
氨氧化细菌
硝化潜势
红壤
黑土母质熟化过程微生物群落碳源代谢特征
黑土母质
熟化过程
微生物
代谢特征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秸秆还田对黑土亚表层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特征及原因分析
来源期刊 农业工程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土壤 秸秆 微生物群落结构 深还田 亚表层
年,卷(期) 2020,(1) 所属期刊栏目 农业水土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9-118
页数 10页 分类号 S154.3
字数 1067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1975/j.issn.1002-6819.2020.01.01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娜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32 209 8.0 13.0
2 逄焕成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74 1656 21.0 38.0
3 李玉义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64 1146 18.0 31.0
4 王婧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41 382 12.0 17.0
5 丛萍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11 57 5.0 7.0
9 董建新 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 20 222 8.0 1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52)
共引文献  (297)
参考文献  (4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2(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3(1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4(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5(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6(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7(2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8(1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9(2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10(21)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11(2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12(2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13(3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7)
2014(31)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7)
2015(22)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16(23)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17(1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8(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土壤
秸秆
微生物群落结构
深还田
亚表层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农业工程学报
半月刊
1002-6819
11-2047/S
大16开
北京朝阳区麦子店街41号
18-57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6403
总下载数(次)
36
总被引数(次)
395062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