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酸性环境引发的岩石孔隙表面溶解增加了孔隙内水溶液的盐离子浓度,破坏了孔隙的表面结构.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研究了纳米级岩石孔隙内水溶液的流动特性,分析了盐离子浓度和孔隙表面结构对水流速度分布的影响及原因.研究结果表明:纳米级岩石孔隙内的水溶液流动符合泊肃叶流动特性,流速呈"抛物线"分布;随盐离子浓度增加,水溶液内部氢键网络变得更为致密,水黏度随其呈线性增长;水溶液中离子浓度越大,孔隙表面对水流动的阻力越大,最大流速越小,速度分布的"抛物线"曲率半径越大;岩石孔隙表面结构的破坏改变了流动表面的粗糙程度,增加了孔隙表面对H2O分子的吸引力.随表面结构破坏程度的增大,水溶液在近壁区域的密度增大,流速降低;当表面破坏程度达到50%时,水溶液在近壁区域出现了明显的负边界滑移现象.
推荐文章
摇摆对矩形窄通道内单相水流动特性的影响
摇摆运动
单相流
摩阻系数
矩形窄通道
驱动压头
微观储层岩石内孔隙率对砂粒流动的影响研究
微通道
计算流体力学
数值模拟
离散元方法
沙粒
当量直径对超临界水流动传热特性的影响
热力当量直径
水力当量直径
超临界水
流动传热
冻融岩石蠕变特性及孔隙结构演化特征研究
蠕变试验
冻融循环
核磁共振
孔隙度
分形维数
蠕变模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离子浓度及表面结构对岩石孔隙内水流动特性的影响
来源期刊 物理学报 学科
关键词 纳米级岩石孔隙 表面溶解 分子动力学 流动
年,卷(期) 2020,(5) 所属期刊栏目 电磁学、光学、声学、传热学、经典力学和流体动力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7-125
页数 9页 分类号
字数 759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7498/aps.69.2019174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赵伶玲 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能源热转换及其过程测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9 291 10.0 16.0
2 尹玉明 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能源热转换及其过程测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纳米级岩石孔隙
表面溶解
分子动力学
流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物理学报
半月刊
1000-3290
11-1958/O4
大16开
北京603信箱
2-425
193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3474
总下载数(次)
3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