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基于交替光栅和石墨烯设计了一种近红外波段电磁超材料多通道吸收器.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数值模拟了结构设计参数对吸收光谱的影响规律,获得了最佳结构.同时探究了各通道吸收率对入射光源角度的依赖性.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法布里-珀罗(F-P)腔共振、磁激元共振和相消干涉形成的吸收光谱主要集中在0.95~1.15 μm近红外波段.交替光栅的结构参数和介质层厚度对光谱特性影响较大,当光栅高度增大或周期减小时,腔共振模迅速右移,并伴随各干涉峰小幅度右漂,吸收率大幅改变;介质层厚度对于涉谱影响强烈,当介质层厚度达40 nm以上时,干涉谱几乎消失.各通道吸收峰对光源入射角不敏感,但当入射角在10°以上时,低端吸收率随入射角线性增大,线性拟合度高达0.9931.
推荐文章
基于微吸收器的CO2吸收过程研究进展
微吸收器
CO2吸收
泰勒流水力学性质
传质模型
传质系数
溴冷机吸收器型式研究进展
吸收器
降膜
喷雾
传热传质
溴化锂
激波吸收器结构对消波效果及压力波制冷机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热力学
压力波制冷机
实验研究
激波吸收器
反射激波
撞击流吸收器燃煤烟气脱硫实验研究
烟气脱硫
撞击流
脱硫效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一种复合结构多通道吸收器优化设计研究
来源期刊 光学学报 学科 物理学
关键词 表面光学 吸收器 多通道 交替光栅 石墨烯 带宽 吸收率
年,卷(期) 2020,(13) 所属期刊栏目 表面光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8-174
页数 7页 分类号 O436.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788/AOS202040.13240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赵洪霞 40 185 8.0 12.0
2 程培红 25 26 3.0 4.0
3 丁志群 30 97 6.0 9.0
4 王卓远 6 2 1.0 1.0
5 金文最 3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1)
共引文献  (3)
参考文献  (1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3(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4(1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5(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6(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7(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8(5)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表面光学
吸收器
多通道
交替光栅
石墨烯
带宽
吸收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光学学报
半月刊
0253-2239
31-1252/O4
大16开
上海市嘉定区清河路390号(上海800-211信箱)
4-293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761
总下载数(次)
35
总被引数(次)
13017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