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评价肝脏硬度值(LSM)变化在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中的监测评估作用.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9年9月期间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C HB患者256例.患者均接受为期2年的口服恩替卡韦(0.5 mg/d)、替洛福韦(300 mg/d)药物治疗方案.患者纳入研究时监测指标,后每隔半年监测一次直至抗病毒治疗结束或发生肝脏相关事件(LRE),将治疗开始、每次监测时的时间节点定为Q0、Q1、Q2、Q3及Q4.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结果 256例C HB肝硬化患者中出现LRE 28例,包括失代偿期肝硬化16例、肝癌8例及死亡4例.将未出现LRE患者定义为无LRE组,出现LRE患者定义为LRE组.两组患者中年龄、血小板、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PTA)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RE组与无LRE组患者抗病毒治疗半年后LSM变化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LRE组Q0、Q1、Q2及Q3 LSM分别为(18.6±7.7)、(19.4±10.8)、(19.0±12.3)及(19.1±15.2)kPa,无LRE组Q0、Q1、Q2、Q3及Q4 LSM分别为(17.9±6.5)、(13.8±7.4)、(12.3±6.6)、(11.1±5.2)及(10.8±5.3)kPa.结论 CHB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中LSM值变化能够协助判断病情,具有一定的监测评估价值.
推荐文章
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
抗病毒治疗
核苷类似物
替诺福韦酯挽救抗病毒治疗失败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疗效分析
乙型肝炎
肝硬化
替诺福韦酯
拉米夫定
阿德福韦酯
抗病毒药
治疗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妇女妊娠期抗病毒治疗进展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妊娠
抗病毒治疗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肝脏硬度值变化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中的监测评估作用
来源期刊 肝脏 学科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失代偿期肝硬化 肝脏硬度值 肝脏相关事件
年,卷(期) 2020,(12) 所属期刊栏目 肝纤维化及肝硬化|Liver Fibrosis & Cirrhosis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03-1305
页数 3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8-1704.2020.12.018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4)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7(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慢性乙型肝炎
失代偿期肝硬化
肝脏硬度值
肝脏相关事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肝脏
月刊
1008-1704
31-1775/R
大16开
上海市徐汇区沪闵路9585号
199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074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2503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