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著名作家冯骥才年轻时,最大的奢望是拥有自己的书房,但那时候生活困难,全家人挤在十几平米的小屋里,一张桌子既是餐桌又是书桌,只有等全家吃完饭收拾干净T,他才能在饭桌上写作,他的孩子也只能在板凳上写作业,直到上世纪80年代生活改善后,他才终于有了自己的书房,并为它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心居”。
推荐文章
战争对人类心灵的伤害——论《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
海明威
速惘
《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
传统礼俗的生死安顿与当代挑战
传统礼俗
善尽孝道
传家任务
生死安顿
心灵的对话
班主任
心灵对话
学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安顿心灵的地方
来源期刊 山西老年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冯骥才 书房 生活
年,卷(期) 2020,(7)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0-50
页数 1页 分类号 I26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冯骥才
书房
生活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山西老年
月刊
1007-8886
14-1009/C
大16开
太原市劲松路5号
22-23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2419
总下载数(次)
24
总被引数(次)
80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