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滩歌"是发轫于大巴山区河道交通的口传型民谣,由船工在生存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中构建、传播和发展而来,其显著的地域性特征,是由创造者无法摆脱和抛弃的母体文化背景所致."滩歌"与同地域诞生的"巴渠船工号子"同属流域文化产品,与巴山"背二歌"有着共同地域人文环境.由于"滩歌"留存和分布所依赖的自然空间已经消失,本文仅依凭对"滩歌"文本与地理环境、生产方式和审美嬗变的综合分析,对其价值做出史学定位,以期寻找到保护传承地域性口传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策略.
推荐文章
浅谈巴山背二歌的继承与发展
巴山背二歌
非物质文化遗产
继承与发展
小陇山林区滩歌林场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小陇山林区
滩歌林场
产业发展
浅析
音乐教育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与传承——以"巴山背二歌"为例
音乐教育
非物质文化
保护与传承
开发利用
相和歌概念新解
相和歌
清商三调曲
清商曲
动态发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巴山"滩歌"解析
来源期刊 四川戏剧 学科
关键词 四川民歌 巴山"滩歌" 文本解析 比较研究
年,卷(期) 2020,(10)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5-127
页数 3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四川民歌
巴山"滩歌"
文本解析
比较研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四川戏剧
月刊
1003-7500
51-1087/J
大16开
四川省成都市下汪家拐街22号
62-112
198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462
总下载数(次)
38
总被引数(次)
912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