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前我国海绵工程建设多集中在地块汇水区单元内开展,通过多个低影响开发(LID)设施协同完成地表径流水质水量的调控,但基于地块汇水区尺度下城市面源污染的产生和控制效果鲜有报道.本研究比较分析了不同硬化率地块汇水单元内的面源颗粒污染物晴天累积、降雨冲刷、地表径流及径流输出负荷状况.结果表明,地块汇水单元内硬质路面是面源颗粒污染物贡献的最主要的下垫面类型,中硬化率(61.1%)地块和高硬化率(73.6%)地块路面街尘累积量分别约占汇水区单元的88.4%(2.22~12.51 g·m-2)和90.1% (4.99 ~33.43 g·m-2),对径流SS的输出贡献比率分别约为91.7% (0.97 ~7.34g·m-2)和90.5%(0.92 ~ 18.77 g·m-2),降雨径流SS污染负荷占比分别约为95.2%和83.1%,经LID设施处理后输出径流污染负荷约为地表径流的24.0%和40.2%.硬质路面的街尘晴天累积及降雨冲刷以>150 μm为主,地表径流及输出径流则以< 50 μm粒径段为主,同时地块不透水比例的增加,细粒径(<105 μm)颗粒物的累积及冲刷分布增大(24.4%和106.4%),而粒径<50 μm的颗粒物在路面径流中的分布减小(12.4%).屋面的街尘累积、冲刷及降雨径流的粒径分布状况与硬质路面大致相似,但中硬化率地块(>1 000 μm)和高硬化率地块(250~450 μm、<45 μm)在3个粒径段范围的颗粒物累积和冲刷相较于路面街尘粒径分布明显增加(>1 000 μm: 58.1%和108.5%;250~450 μm: 72.9%和41.8%;<45 μm: 59.2%和64.8%).以上结果揭示了颗粒污染物在地块汇水区尺度下的污染全过程(累积-冲刷-输出)分布及LID设施对地块整体SS污染负荷的控制效果,可为地块汇水单元内LID设施工程绩效的科学评估提供重要参考.
推荐文章
城市小汇水区域设计洪水计算方法应用研究
小汇水区域
城市防洪
洪峰流量
设计洪水
平原河网地区汇水区的划分方法——以上海市为例
汇水区
河网
平原
数字高程模型
汇流
城市地表径流-灰尘-污染物输移研究进展
城市地表
径流-灰尘-污染物
三相介质系统
协同输移与削减
泥沙运动力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海绵城市地块汇水区颗粒污染物的传输
来源期刊 环境科学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地块汇水区 低影响开发 街尘 降雨径流 粒径分布
年,卷(期) 2020,(9)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113-4123
页数 11页 分类号 X5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227/j.hjkx.202001170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23)
共引文献  (233)
参考文献  (3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0(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2(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3(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4(1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5(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6(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07(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2)
2008(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3)
200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1)
2010(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11(1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12(3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1)
2013(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14(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15(3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9)
2016(24)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17(3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1)
2018(14)
  • 参考文献(8)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9(13)
  • 参考文献(9)
  • 二级参考文献(4)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地块汇水区
低影响开发
街尘
降雨径流
粒径分布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环境科学
月刊
0250-3301
11-1895/X
16开
海淀区双清路18号(北京市2871信箱)
2-821
197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846
总下载数(次)
5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