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解决传统支架长期滞留体内诱发支架内再狭窄的问题,设计一种新型可回收外周血管支架,并对其安全性与有效性进行力学分析.首先建立支架和外周斑块血管有限元模型,对支架进行压握、自由扩张过程的有限元分析,比对分析结果与径向支撑力测试结果,发现误差小于10%,验证了支架有限元模型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再对支架植入及回收过程进行仿真模拟,分析与血管耦合条件下支架与血管生物力学性能.压握过程中支架最大应变为5.919%,回收过程中支架所受等效应力最大值为691MPa,均小于支架材料镍钛合金最大弹性应变及屈服应力.自膨胀扩张过程中血管所受最大等效应力值为0.5926MPa,支架回收过程中血管所受等效应力最大值为0.5366MPa,均小于血管损伤应力.试验结果表明,新型可回收外周血管支架理论上是可回收的,并且在植入以及回收过程中,其力学性能安全可靠.
推荐文章
心血管支架材料生物力学及生物相容性特征
心血管支架
生物力学
生物相容性
基于生物力学性能的血管内支架弧梁单元结构优化设计
血管内支架
生物力学
弧梁单元
多目标优化
结构设计
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运动生物力学
测量技术
研究方法
发展趋势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可回收外周血管支架设计与生物力学研究
来源期刊 软件导刊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可回收外周血管支架 自膨胀 生物力学 有限元分析 微创医疗器械
年,卷(期) 2020,(11) 所属期刊栏目 软件设计、开发与应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0-115
页数 6页 分类号 TP319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1907/rjdk.20123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宋成利 88 216 6.0 12.0
2 葛书晨 5 11 2.0 3.0
3 毛琳 7 1 1.0 1.0
4 郭景振 4 6 2.0 2.0
5 艾辽元 4 5 2.0 2.0
6 于锡潼 2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可回收外周血管支架
自膨胀
生物力学
有限元分析
微创医疗器械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软件导刊
月刊
1672-7800
42-1671/TP
16开
湖北省武汉市
38-431
200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809
总下载数(次)
57
总被引数(次)
3038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