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近红外无创血糖检测技术的精度目前仍达不到临床应用的需求,主要的原因为:一方面人体血糖信号微弱,并且血液中一些组分的近红外吸收谱带与葡萄糖的吸收谱带存在重叠,为了从光谱中解析葡萄糖浓度信息,通常会采用如偏最小二乘(PLS)等多变量回归的方法.另一方面,在实际测量中,必然会存在光源漂移、测量条件变化等背景干扰,这些背景干扰对测量造成的影响往往大于血糖浓度变化引起的光谱响应,因此在建立血糖预测模型之前必须对这些背景干扰进行有效地控制与消除,否则使用多变量回归方法所建立的血糖预测模型中很可能存在伪相关.因此为了更好地实现无创血糖检测,测量系统本身必须具备很高的血糖检测能力,并且在控制测量条件尽可能稳定的前提下,采用合适的数据处理方法去除绝大部分的背景干扰.为此,对自行研发的无创血糖检测系统的血糖检测能力进行了评估,证明了本系统能够达到较高的测量精度;对三名健康的受试者开展了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以及口服水耐量试验(OWTT),对比了本系统在两个不同光源-探测器距离下测得的OGTT与OWTT的光谱数据,发现在两个光源-探测器距离下OGTT吸光度变化量的方差值都大于OWTT,但由于受到背景干扰的影响,三名受试者的吸光度变化量的方差值随波长的分布特点存在较大的差异;对两个光源-探测器距离下的光谱数据进行差分处理,对比分析OGTT与OWTT的差分光谱数据,结果表明OGTT差分吸光度变化量的方差值远大于OWTT,且三名受试者的差分吸光度变化量的方差值随波长分布特性与葡萄糖溶液的吸收特性基本一致,证明使用自行研发的无创血糖检测系统配合差分处理方法,能够有效去除背景干扰,提取血糖浓度信息.
推荐文章
近红外无创血糖测量的研究
近红外
经皮的
无创血糖检测
近红外光谱无创血糖检测模拟样品的试验研究
葡萄糖溶液
模拟样品
无创血糖测量
近红外线光谱
PLS
基于多波长近红外无创血红蛋白检测仪
血红蛋白
无创测量
偏最小二乘法
多波长
检测仪
红外无创血糖检测与阵列信号处理
无创血糖检测
阵列信号处理
红外线测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近红外无创血糖检测系统信号提取能力的验证
来源期刊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学科 物理学
关键词 无创血糖检测 近红外 极限检测精度 背景干扰 差分处理方法
年,卷(期) 2020,(1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438-3442
页数 5页 分类号 O433.4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4/j.issn.1000-0593(2020)11-00-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徐可欣 194 2590 26.0 39.0
2 李晨曦 23 45 5.0 6.0
3 刘蓉 48 427 12.0 19.0
4 陈文亮 43 408 11.0 19.0
5 韩同帅 6 3 1.0 1.0
6 孔丹丹 1 0 0.0 0.0
7 葛晴 2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无创血糖检测
近红外
极限检测精度
背景干扰
差分处理方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月刊
1000-0593
11-2200/O4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76号钢铁研究总院
82-68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3956
总下载数(次)
19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