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该文通过对药材黑豆的名称、基原、产地进行考证,为黑豆的入药品种的选择提供依据.通过古今文献考证和植物学比较研究,结合农业考古相关资料和混淆品排查进行本草考证研究.秦以前黑豆尚未被选育出来,食用黑豆应仅为野大豆Glycine soja;秦到南北朝栽培黑豆G.max被选育出来,然入药黑豆为野大豆G.soja;唐以后各类本草对黑豆记载较多,入药黑豆包括野大豆G.soja、栽培黑豆G.max及半野生大豆G.gracilis,近现代药用黑豆为栽培黑豆G.max及半野生大豆G.gracilis,野生者G.soja较少使用.黑豆采收时间为八九月份,其炮制方法众多,主要为为炒制、作腐、作豉、煮汁、加辅料煎、发芽法等.历代对黑豆的品质评价较为一致,认为“紧小者为佳”,唐以前品质优者应仅为野大豆G.soja,清以后为绿色子叶、小粒的栽培黑豆G.max,现代用药推荐使用绿色子叶品种.此外,药用黑豆品种较多,希冀中药科研者能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对绿、黄子叶黑豆成分功效做出区分,对大、小黑豆入药做出对比,为黑豆药用品种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推荐文章
《本草图经》药物杜衡的本草考证
杜衡
本草图经
本草考证
荚蒾原植物的本草考证
荚蒾
果实特征
传统中药
原植物
考证
紫珠原植物的本草考证
紫珠
原植物
考证
“海桐”原植物的本草考证
传统中药
海桐
同名异物
同物异名
植物形态
药用功效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黑豆的本草考证
来源期刊 中国中药杂志 学科
关键词 黑豆 穞豆 黑芸豆 本草考证
年,卷(期) 2020,(18) 所属期刊栏目 本草考证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519-4527
页数 9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9540/j.cnki.cjcmm.20200506.106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2)
共引文献  (22)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7(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黑豆
穞豆
黑芸豆
本草考证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中药杂志
半月刊
1001-5302
11-2272/R
大16开
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2-45
195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5538
总下载数(次)
36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