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生态学报       
摘要:
建设自然保护地体系是为子孙后代保留生物多样性资源与自然遗产最有效的途径.自1956年我国建立第一个自然保护区以来,已建设形成覆盖森林、草地、湿地、海洋、荒漠各类生态系统,珍稀濒危动植物物种和种质资源,自然遗迹和自然景观,以及水源保护等各类自然保护地.但由于缺乏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顶层设计,各类保护地面临功能区分不清晰、空间重叠、管理成效不高等问题.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部署,为理顺我国保护地体系,明确各类保护地的功能定位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在分析我国现有自然保护地类型,并参考国际自然保护地体系分类经验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保护地体系分类,建议将我国自然保护地分为5大类,第1类为自然保护区,第Ⅱ类为国家公园,第Ⅲ类为自然公园,第Ⅳ类为物种与种质资源保护区,第Ⅴ类为生态功能保护区,并分析了各类自然保护地的功能定位和管理目标,以期为自然保护地体系规划建设提供参考.完善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分类,根据各类保护地的特点,创新保护地建设政策与机制,加大政府对自然保护地建设力度的同时,发挥全社会力量建设自然保护地,我国自然保护地建设将大有可为.
推荐文章
管理目标导向下海南省海洋自然保护地分类体系的构建
管理目标
自然保护地
分类体系
海洋环境
海洋生态系统
基于文献计量的中国自然保护地监测研究
自然保护地
监测
趋势
指标
方法
计量分析
国家公园体制背景下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变迁--基于多源流理论分析
国家公园
保护地体系
政策变迁
多源流理论
焦点事件
政策试点
自然保护地调整对油气田开发的影响
自然保护地
油气田
勘探开发
影响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分类研究
来源期刊 生态学报 学科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分类 自然保护地体系 自然保护区 国家公园 自然公园 物种与种质资源保护区 生态功能保护区
年,卷(期) 2020,(20) 所属期刊栏目 自然保护地体系与国家公园建设专题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207-7215
页数 9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5846/stxb2020050511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欧阳志云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350 21865 73.0 138.0
2 徐卫华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83 3163 33.0 55.0
3 杜傲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4)
共引文献  (11)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自然保护地分类
自然保护地体系
自然保护区
国家公园
自然公园
物种与种质资源保护区
生态功能保护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态学报
半月刊
1000-0933
11-2031/Q
16开
1981-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991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51689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