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化工学报       
摘要:
内插扰流元件是一种可操作性强的管内强化传热方式,其强化传热机理主要是在管内诱导产生了二次流.在均匀壁温热边界条件下,对内插不同形状涡产生器管内层流流动与传热特性进行了数值分析.研究发现:在扭带基础上裁去部分面积相同的条件下,管内插等腰梯形涡产生器的换热能力最强,直角梯形涡产生器次之,矩形涡产生器的换热能力最差,管壁上的局部Nusselt数的峰值所在圆周位置及其大小与涡产生器形状有关,而不同形状的涡产生器对管内流动的阻力系数影响较小.插入涡产生器后,管内二次流强度参数Se和平均Nusselt数Nu均随Reynolds数Re的增大而增大,二者随Reynolds数Re的变化规律具有一致性.平均Nusselt数Nu与二次流强度参数Se呈幂函数相关,内插涡产生器管内的二次流强度决定了其对流换热强度.
推荐文章
内插不同形状涡产生器管内层流流动与传热特性的对比分析
传热
层流
二次流
涡产生器
数值模拟
涡产生器结构参数对管片式换热器局部传热特性的影响
强化传热
传热-传质比拟
局部传热特性
振荡热管内不同形态纳米颗粒流动及传热特性
振荡热管
纳米颗粒
不同形态
流动
传热
涡产生器翼高对管翅式换热器流动与传热的影响
数值模拟
二次流
翼高
对流
传热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内插不同形状涡产生器管内层流流动与传热特性的对比分析
来源期刊 化工学报 学科
关键词 传热 层流 二次流 涡产生器 数值模拟
年,卷(期) 2020,(z2) 所属期刊栏目 流体力学与传递现象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6-186
页数 11页 分类号 TK124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1949/0438-1157.2020068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永恒 35 182 7.0 12.0
2 王良璧 94 349 9.0 14.0
3 林志敏 19 54 4.0 7.0
4 武永和 2 0 0.0 0.0
5 刘树山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传热
层流
二次流
涡产生器
数值模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化工学报
月刊
0438-1157
11-1946/TQ
大16开
1923-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879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11783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