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中山地区成分制备过程中发生血液报废的原因并对其相应的处理方法进行阐述.方法 将2016年1月~2018年12月制备的476 879份成分血液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法对近三年内本血站在成分制备过程中,不同报废原因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并就相关统计数据分析总结得出相应的应对措施.结果 将2016~2018年制备的476 879份成分血液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三年采血量143 848例次,其中主要报废原因包括:脂肪血、破损、不足量、血液凝块、颜色异常、溶血、过期等,2016年的报废率为1.452%,2017年的报废率为1.680%,2018年的报废率为1.760%;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 制备血液成分过程任何一个环节失误都可能造成血液的报废,而制备过程中也存在献血者自身因素、仪器设备、物理因素、耗材质量等引发血液报废的因素,做好献血前征询、体检,规范采血人员与成分制备人员的操作,提高工作人员质量意识,定期维护关键仪器设备,提升相关人员操作技巧,保证冷链运输以及制备,轻拿轻放,降低血液成分过程中发生血液报废的概率.
推荐文章
成分制备过程中血液报废原因分析
成分制备
血液报废
原因
成分制备过程血液报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成分制备
血液报废
原因
预防
成分制备过程中血液报废原因分析
成分制备
血液报废
原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中山地区成分制备中血液报废原因分析与措施
来源期刊 中国医药科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回顾分析 成分制备 血液报废 脂肪血 破损 血液凝块 报废因素 预防方法
年,卷(期) 2020,(4) 所属期刊栏目 工作探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91-294
页数 4页 分类号 R197.6
字数 4361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林惠燕 广东省中山市中心血站质管科 4 9 1.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97)
共引文献  (53)
参考文献  (1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2(2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13(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4(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5(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6(1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7(14)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8(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9(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回顾分析
成分制备
血液报废
脂肪血
破损
血液凝块
报废因素
预防方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医药科学
半月刊
2095-0616
11-6006/R
16开
北京市朝阳区东四环中路78号楼(大成国际中心B座)708-2室
82-519
201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0746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8000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