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生态学报       
摘要:
草地退化与沙化直接影响草地生态系统的功能与服务,植被恢复是沙地恢复治理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是探究沙化草地典型生态恢复模式的恢复效果及模式优化研究不足.以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重度沙化草地为对照(CK),比较研究了青藏高原东缘沙地三种典型生态恢复模式(围栏封育(Fencing enclosure,FE)、布设高山柳沙障(Salix cupularis sandybarrier,SCSB)、布设高山柳沙障+种草(Salix cupularis sandy barrier plus planting grasses,SCSBPPG))对草本植物群落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 显示:(1)与CK相比,FE的地上草本盖度、生物量、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分别显著提高了13.54倍、13倍、3.09倍和1.80倍,且SCSBPPG的这些指标分别显著提高了11.24倍、10.50倍、1.05倍和0.83倍(P<0.05),而SCSB对以上指标影响均不显著.(2)三种典型生态恢复模式对沙地的土壤容重无显著影响,而三种典型生态恢复模式0-10 cm、10-20 cm和20-3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变化规律一致(SCSBPPG>FE>SCSB),且SCSBPPG和FE的0-10cm土层土壤含水量的增加最明显,分别为244.90%、176.92% (P<0.05),而SCSB土壤含水量相较于CK无显著差异.(3)该研究区的pH在5.74-6.21之间,FE和SCSBPPG较CK显著降低了0-30 cm各土层土壤pH(P<0.05).此外,三种生态恢复模式0-30 cm各土层土壤有机质、全N、全P、全K含量递减变化规律为FE>SCSBPPG>SCSB,FE和SCSBPPG各土层土壤有机质、全N、全P均高于CK,且都在土层10-20 cm增幅最大,FE的最大增幅分别为243.62%、93.94%、68.97%,SCSBPPG的最大增幅分别为118.46%、45.45%、41.38%,而SCSB显著降低了各土层土壤有机质、全N和全P量(P<0.05).因此,在青藏高原高寒轻度沙化草地围栏封育有利于其恢复,而重度沙化草地的生态恢复需采用植灌和种草结合的模式.研究结果可为沙地的恢复治理和可持续管理提供依据.
推荐文章
考虑地震后效应的青藏高原东缘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
青藏高原东缘
地震后效应
地质灾害易发性
加权信息量模型
青藏高原退化草地的恢复潜势研究
青藏高原
恢复潜势
净初级生产力
潜在净初级生产力
动态变化
青藏高原东缘灌木种子的萌发特性
种子萌发
种子大小
优势种
常见种
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原有毒植物分布与高原鼠兔、高原鼢鼠的相关性
青藏高原
高寒草原生态系统
有毒植物
高原鼠兔
高原鼢鼠
生物多样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青藏高原东缘半湿润沙地典型生态恢复模式的效果比较研究
来源期刊 生态学报 学科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土地退化 沙地 植被恢复 评价
年,卷(期) 2020,(20) 所属期刊栏目 自然保护地体系与国家公园建设专题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410-7418
页数 9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5846/stxb201910102111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00)
共引文献  (2167)
参考文献  (3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5(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7(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8(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9(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0(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1(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2(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3(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04(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5(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6(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3)
2007(3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4)
2008(4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9)
2009(2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10(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1)
2011(2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12(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13(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1)
2014(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15(3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4)
2016(20)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17(15)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8(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7)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青藏高原
土地退化
沙地
植被恢复
评价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态学报
半月刊
1000-0933
11-2031/Q
16开
1981-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991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51689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