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科院脑功能与脑疾病重点实验室薛天课题组,首次诠释了光在,白昼和夜晚截然相反的情绪作用的内在机理。.薛天教授课题组构建了夜间光干扰模型,来模拟当前社会的不正常光照模式。持续3周,每晚9~11时两个小时的蓝光照射,可以在不扰乱节律或睡眠的前提下,使小鼠表现出抑郁样行为。研究组深入探究光在不同时段(白天/夜晚)对情绪产生不同调控的机制,通过单细胞膜片钳和在体光纤记录,进一步研究发现了一条神经环路,有可能在正常生理条件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为何夜间情绪不佳
来源期刊 老同志之友:下半月 学科 教育
关键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情绪不佳 重点实验室 脑疾病 生理条件 蓝光照射 神经环路 脑功能
年,卷(期) 2020,(10)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6-46
页数 1页 分类号 G63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情绪不佳
重点实验室
脑疾病
生理条件
蓝光照射
神经环路
脑功能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老同志之友:下半月
月刊
1002-8188
21-1006/C
沈阳市和平南大街45号(中共辽宁省委机关
8-356
出版文献量(篇)
9478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