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荷蒙库鲁斯”(Homunculus),是给拉丁语的“人”(homo)加上一个表示缩小的后缀“-culus”,历史上流传最广的荷蒙库鲁斯炼制法可以追溯到 15 世纪帕拉塞尔苏斯所作的《自然本质》(De natura rerum)。据书中记载,帕拉塞尔苏斯把精液射进烧瓶,用马粪发酵的温度培养 40 天,精液就逐渐脉动起来,逐渐出现一个透明的人形,再以人血滋养40个星期,继续保持在马的胎内温度下,烧瓶内最终就会出现一个微小而健全的人 [1]。在诗剧《浮士德》中,荷蒙库鲁斯的一个重要的戏剧功能就是生来就通晓一切的知识,无独有偶,人工智能研究也试图制造头脑上的超人,如今风头一时无两的智能研究与古老的神秘主义活动由此达成了目标上的一致。在《浮士德》中,荷蒙库鲁斯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戏剧功能,更多的是表达了对自然的思考。在以往研究中,荷蒙库鲁斯作为一个象征,不乏学者探讨其戏剧功能,而在哲学思考层面,多是将荷蒙库鲁斯作为一个切入点探讨歌德的自然观,荷蒙库鲁斯寻找身体的过程成为水成说与火成说的争锋。在自然观点之外,《浮士德》阐释还有一个重要的主题——人文主义与理性。古老的神秘主义活动与当代智能技术跨越时间的共振并不是巧合,背后一以贯之的追求不难想象正是人文主义所孕育的胚胎。本文从人文主义视角出发,结合当代机器智能的背景,在更广阔的时域维度探讨人、自然与技术的关系。通过对荷蒙库鲁斯与现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对比,深入阐释荷蒙库鲁斯的形象,以人文思考给科学研究以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