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本研究提出早产儿经皮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改良体位:置管前使用一次性无菌巾包裹患者的躯体及非穿刺部位的肢体并让其自由仰卧在抢救台,置管术中不给与偏头,重新摆体位,探讨此技术在早产儿 PICC异位率.方法:(1)选取本院 2017 年 1 月-2019 年 9 月收治的 330 例 PICC 置管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体位置管 165 例,实验组患儿采用改良体位置管 165 例,(2)主要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早产儿置管后导管尖端异位率;次要观察指标:比较两组穿刺成功后送管的时长,导管调整次数,机械性静脉炎.结果:实验组导管异位发生率仅为 11.5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21.21%(P<0. 05);实验组穿刺时长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儿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及导管调整次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产儿 PICC 置管术中采用改良体位没有增加导管异位率,采用改良体位可缩短平均穿刺时间长短,降低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为早产儿 PICC在临床安全使用中提供技术保障,值得推广.
推荐文章
改良PICC置管体位预防导管异位的临床研究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导管异位
改良体位
集束化管理对早产儿PICC置管并发症的预防效果观察
集束化管理
早产儿
PICC
置管并发症
预防
早产儿PICC尖端定位与相关并发症的关系研究
早产儿
中心静脉置管
非计划拔管
尖端定位
相关并发症
Nomogram预测模型分析早产儿PICC置管并发静脉炎症的风险
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
静脉炎症
列线图模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早产儿PICC置管术中置管体位的改良与导管异位的关系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保健营养 学科
关键词 PICC 体位改良 导管异位
年,卷(期) 2020,(10)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9
页数 1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周福心 3 0 0.0 0.0
2 区婷珍 2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PICC
体位改良
导管异位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保健营养
旬刊
1004-7484
14-1172/R
大16开
北京市100084-60信箱
82-911
199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8138
总下载数(次)
88
总被引数(次)
43807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