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一、逃离 小说的一开始便为我们刻画了一个"五四"新青年的形象——勇敢与旧家庭决裂、追求婚恋自由、追求个性的解放.与家庭决裂的林道静离家出走后的境遇并没有多少好转,表哥无处可寻,以为是好心收留自己的校长却打着将自己献给县长做小老婆的主意.万念俱灰的林道静准备投海自杀,而余永泽的出现将她从深渊中救了回来.余永泽是一个小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在他与林道静的恋情中,他广博的学识是吸引林道静的原因之一.对于当时走投无路的林道静来说,这样博学多识的余永泽以及他口中的那些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就像春风一样拨动了她的心弦,让她重燃生的希望,也无药可救地爱上了余永泽.林道静与余永泽这段爱情充满了西方浪漫主义的色彩,并在语言方面得到了体现."不管是人物对话还是叙述话语,都是作者赋予的.作家赋予某个人物一种角色身份,也就赋予了这个角色身份某种相应的话语方式."余永泽总是会称林道静为"亲爱的",在表达自己的爱意时也会大胆地使用"我爱你"之类的词语,各种修辞的使用也大大增强了余永泽语言的浪漫色彩:"你是我的生命、灵魂,我为你才活着……""没有你在我的身边,我觉得我的生命好像黄叶一样枯萎下去了……"在我看来,这种浪漫主义的语言是余永泽受到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影响的体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试析《青春之歌》中的爱情叙事与革命理想
来源期刊 鸭绿江 学科
关键词
年,卷(期) 2020,(33) 所属期刊栏目 读·闻·观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1-142
页数 2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潘雅轩 3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鸭绿江
半月刊
1003-4099
21-1037/I
16开
沈阳市大东区小北关街31号
8-7
194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118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10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