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地球科学进展       
摘要:
测定了闽西南地区 5 件基性岩脉的全岩主微量元素,锆石 U-Pb 年龄和 Hf,O同位素。5件岩脉主要为辉绿岩,其全岩 SiO2含量为 45% ~ 53% ,稀土元素显示轻稀土富集的右倾配分模式。 基性岩脉中大部分锆石具明显振荡环带和扇状环带,为典型岩浆结晶锆石特征。 锆石 U-Pb 年龄 (96 ~ 2 400 Ma)分布较为分散。 除少量锆石年龄(96 ~ 142 Ma)可能指示岩脉形成年龄外,其余均 为捕获锆石。 捕获锆石年龄主要分布在 4 个范围:早元古代(2 467 ~ 1 796 Ma),中晚元古代—震 旦纪(1343 ~ 647 Ma),志留纪—晚三叠世(427 ~ 225 Ma),晚侏罗世(159 ~ 140 Ma)。 Hf-O 同位素 显示早元古代锆石来源于接近球粒陨石均一储库的地幔。 中晚元古代以后年龄的锆石其 Hf-O 同 位素均具有亏损地幔岩浆与地壳组分混合的特征;志留纪—晚侏罗世锆石主要来源于 S 型壳源花 岗岩的重熔;早白垩世晚期的锆石 εHf(t) 值与 δ18O 值清晰地显示出亏损地幔与地壳岩浆混合的趋势。闽西南基性岩脉中锆石的二阶段Hf亏损地幔模式年龄(TDM2 )峰值主要分布在1. 6说明早元古代晚期幔源岩浆作用形成的基性岩地壳可能是形成后期花岗岩的主要源区。
推荐文章
单颗粒锆石U-Pb同位素测年研究综述
锆石
U-Pb法
同位素测年
锆石U-Pb同位素定年的原理、方法及应用
锆石
U-Pb同位素
原理
定年方法
地质应用
黄陵野马洞基性岩脉中锆石的U-Pb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
TTG片麻岩
基性岩脉
锆石U-Pb年龄
Hf同位素
黄陵地区
黔西南白层超基性岩墙锆石SHRIMP U-Pb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研究
地球化学
锆石U-Pb年龄
Hf同位素
超基性岩
白层
黔西南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闽西南基性岩脉中捕获锆石SIMS U-Pb年龄及Hf、O同位素特征
来源期刊 地球科学进展 学科
关键词 SIMS锆石U-Pb测年 Hf-O同位素 基性岩脉 闽西南
年,卷(期) 2021,(null)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简报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20-334
页数 14页 分类号 P588.12+4,P597.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1867/j.issn.1001-8166.2016.03.0320.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SIMS锆石U-Pb测年
Hf-O同位素
基性岩脉
闽西南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球科学进展
月刊
1001-8166
62-1091/P
大16开
1986-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569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10901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