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生态学报       
摘要:
研究干旱、半干旱区植物功能性状对地形地貌分异引起的地下水埋深变化的响应,对于揭示我国西北地区植物应对地下水埋深增加的维持机制和开展植被生态恢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海流兔河流域典型草原生境的5种建群灌木沙柳(Salixpsammophila)、乌柳(Salixcheilophila)、柠条(Caraganakorshinskii)、油蒿(Artemisiaordosica)和杨柴(Hedysarumlaeve)为研究对象,认识其在滩地、丘间⁃丘顶典型分布和地势抬升条件下,沙地灌木生物量分配、根系分布及其对地下水埋深变化的生理响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沙柳为深根系植物,生理功能的维持不仅依赖浅层土壤水,而且吸取地下水;乌柳、柠条、油蒿和杨柴为浅根系植物,主要水源是浅层土壤水。(2)在滩地共生条件下,沙柳和乌柳黎明前小枝水势(ψpd)、正午小枝水势(ψm)、气孔导度(gs)、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表观量子效率(Φ)、光饱和点净光合速率(Ps)及光补偿点光量子通量密度(Ic)无显著差异;油蒿和杨柴ψm、gs与Fv/Fm存在显著差异。(3)由丘间-丘顶分布引起地下水埋深不同的条件下,丘间和丘顶沙柳ψpd、ψm、Ps和Ic差异显著,乌柳ψpd和gs差异显著,柠条和油蒿仅ψm差异显著,这几种灌木其它生理性状在丘间和丘顶无显著差异。(4)沙柳生理性状与地下水埋深的相关性分析表明,随着地下水埋深的增加,gs和Ps呈降低趋势,Φ呈升高趋势,Ic没有明显变化。综上所述,不同根系分布的灌木,对地下水埋深变化的响应存在明显差异。研究结果可以为干旱生态系统原生植被恢复的地下水资源管理提供参考。
推荐文章
荒漠区植被对地下水埋深响应研究进展
荒漠区植被
地下水埋深
尺度
响应
草原露天煤矿区植被对地下水位埋深变化的响应
地下水
植被
露天煤矿
NDVI
综合优势比
幼龄胡杨气孔行为对土壤质地和地下水埋深变化的响应
气孔调节
气孔导度斜率
气孔导度
气孔限制
胡杨叶功能性状特征及其对地下水埋深的响应
胡杨
叶功能性状
地下水埋深
种内变异
性状组合
生态策略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5种沙地灌木对地下水埋深变化的响应
来源期刊 生态学报 学科
关键词 地下水埋深 根系分布 小枝水势 光响应参数 气孔导度 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
年,卷(期) 2021,(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15-625
页数 10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5846/stxb202003310762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地下水埋深
根系分布
小枝水势
光响应参数
气孔导度
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态学报
半月刊
1000-0933
11-2031/Q
16开
1981-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991
总下载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