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生态学报       
摘要:
气候变化背景下开展山地过渡带植被物候变化规律及区域差异研究对于揭示过渡带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方式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17年MODISEVI2数据,反演了秦岭山地植被物候参数并建立了遥感物候数据集,分析了近18年来秦岭山地植被物候变化的时空特征及其南北差异。结果表明:①秦岭山地植被物候变化表现出明显的地形和气候地域分异规律,尤以高海拔区的变化最为显著,全区GSS(物候始期)主要发生于70—130DOY(DayofYear),83.29%的区域呈提前趋势,提前主要集中在0—5d/10a(44.46%)与5—10d/10a(28.60%);GSE(物候末期)主要发生于270—310DOY,50.17%的区域呈推迟趋势,变化趋势不明显;GSL(生长期)集中在150—210d,65.34%的区域呈延长趋势,延长在0—5d/10a(19.28%)、5—10d/10a(20.71%)及10—15d/10a(14.12%)均有分布。②秦岭山地GSS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程度显著大于GSE,南北坡植被物候变化不仅存在区域差异且存在季节差异,GSS北坡较南坡平均约早6.2d且南坡提前趋势较北坡显著,GSE南坡较北坡平均约晚5.8d且北坡推迟趋势较南坡显著,GSL北坡较南坡约长18.7—23.2d。③GSS、GSS及GSS变化表现出显著的海拔敏感性,随着海拔上升,GSS逐渐推迟,GSE逐渐提前,GSL逐渐缩短,三者在海拔≤600m及≥2700m地区随海拔变化的波动幅度较大,南北坡三者随海拔的变化亦存在明显的差异,海拔每上升100m,北坡GSS推迟1.76d,GSE提前0.25d,GSL缩短2.01d;南坡GSS推迟1.50d,GSE提前0.44d,GSL缩短1.94d。④不同植被垂直带上GSS、GSE及GSL的变化存在明显差异,尤以≤600m植被带上及高山灌丛草甸带上的差异最为明显,且三者在高山灌丛草甸带的发生时间及时长北坡与南坡发生转换,表现为GSS、GSE、GSL北坡较南坡分别平均早3.5d、晚2.9d、长6.4d。
推荐文章
2000-2017年秦岭地区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NDVI
时空分布
地貌类型
秦岭
植被覆盖
2000-2016年秦岭山地植被覆盖变化地形分异效应
秦岭山地
植被覆盖变化
地形
分异效应
2000-2017年秦岭地区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NDVI
时空分布
地貌类型
秦岭
植被覆盖
2000-2014年豫西山地植被NDVI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植被NDVI
时空变化
豫西山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2000—2017年秦岭山地植被物候变化特征及其南北差异
来源期刊 生态学报 学科
关键词 遥感物候 海拔敏感性 南北差异 植被垂直带 秦岭山地
年,卷(期) 2021,(3) 所属期刊栏目 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专栏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68-1080
页数 12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5846/stxb202002140250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遥感物候
海拔敏感性
南北差异
植被垂直带
秦岭山地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态学报
半月刊
1000-0933
11-2031/Q
16开
1981-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991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51689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