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作物学报       
摘要:
深耕对打破犁底层、优化土壤水分特性有积极作用, 但对旱作农田旋耕深度的土壤水分效应及其对马铃薯水分耗散过程和产量的影响缺乏研究分析。本研究设15 (TT)、40 (VRT)、60 cm (VRT6) 3个旋耕深度, 测定土壤容重和水分特性、马铃薯叶片SPAD值、叶面积指数(LAI)和产量等, 研究旋耕深度对马铃薯水分利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VRT和TT相比, VRT6分别在40~60 cm和0~60 cm土层降低土壤容重, 提高饱和含水量、毛管含水量和田间持水量; VRT6显著提高了马铃薯现蕾前的耗水量, 导致盛花期的土壤贮水量在2016年较VRT和TT下降了22.3 mm、49.0 mm, 2017年下降了43.9 mm、56.6 mm; VRT6显著提高2017年花后耗水, 分别较VRT和TT增加了42.2 mm和38.3 mm。旺盛的花前耗水促进了地上部发育, VRT6的LAI在全生育期高于TT, 在现蕾期至收获期高于VRT, 并使SPAD值在2017年的块茎膨大期显著高于VRT和TT, 呈现明显的地上部旺长特征。基于以上原因, VRT6的块茎产量虽然高于TT, 但在2017年显著低于VRT, 而且水分利用效率(WUE)较VRT和TT下降了61.2%~67.5%和41.0%~53.5%。因此, 在半干旱旱作区马铃薯种植的立式深旋耕作的适宜深度是40 cm, 可在优化土壤水分特性和耗水过程的基础上, 有效抵御季节性干旱胁迫, 显著提高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推荐文章
晋西北黄土高原沟壑区不同乔木类型土壤水分变化
土壤水分含量
垂直变化特征
变异系数
土壤水量平衡
水循环
黄土高原区域尺度土壤水分空间变异性
空间变异性
土地利用
地统计学
土壤含水率
黄土高原地区
立式深旋松耕对西北半干旱区土壤水分性状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立式深旋松耕
土壤物理性状
土壤有效贮水量
马铃薯
块茎产量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旋耕深度对西北黄土高原旱作区土壤水分特性和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来源期刊 作物学报 学科
关键词 旋耕深度 土壤水分特性 阶段耗水量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马铃薯
年,卷(期) 2021,(1) 所属期刊栏目 耕作栽培·生理生化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8-148
页数 10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724/SP.J.1006.2021.04065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旋耕深度
土壤水分特性
阶段耗水量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马铃薯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作物学报
月刊
0496-3490
11-1809/S
大16开
1950-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614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19771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