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前中医对咽喉反流性疾病的病因病机认识还不够全面,亦无统一的辨证分型,咽喉反流作为胃食管反流的食管外表现之一,在临床实践中,其治疗多以胃食管反流性疾病作为参考,但由于二者病位不同,病机有异,因此影响临床疗效.“三焦竭部”首载于《金匮要略》,阐述的是上、中、下三焦及五脏六腑之间的相互联系,中焦脾胃为上、下二焦之枢纽,维持着上、下二焦的能量交换,故中焦为病,会影响到上、下二焦,治疗上当以中焦为主,体现了张仲景在疾病诊疗过程中更重视中焦脾胃疾病的传变与治疗,可应用于指导咽喉反流性疾病的中医治疗.
推荐文章
咽喉反流性疾病的中医思考与认识
咽喉反流性疾病
喉痹
喉瘖
病因病机
病位
脏腑
证型
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咽喉反流性疾病60例疗效观察
咽喉反流性疾病
奥美拉唑
多潘立酮
从三焦论治干眼的理论探讨
干眼
三焦
中医药
论治
应用三焦辨证理论指导白塞氏病的治疗
白塞氏病
三焦辨证
中医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三焦竭部”理论在咽喉反流性疾病中的应用
来源期刊 中医眼耳鼻喉杂志 学科
关键词 咽喉反流性疾病 “三焦竭部”理论 中焦
年,卷(期) 2021,(2) 所属期刊栏目 综述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8-100,120
页数 4页 分类号 R76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4-9006.2021.02.011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22)
共引文献  (235)
参考文献  (1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2(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3(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4(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5(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6(13)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7(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8(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20(7)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咽喉反流性疾病
“三焦竭部”理论
中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医眼耳鼻喉杂志
季刊
1674-9006
51-1726/Z
16开
成都市十二桥路37号
201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95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70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