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原文服务方: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
婉约词在唐五代和北宋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到了南宋,在艺术上又有许多新的突破:确立词的本体意义使其取代了诗的文坛统治地位、广泛的使用慢词长调扩大词的表现容量、讲求音律、炼字精工、"气""格"贯注其中,使婉约词在感知形式上增强了感染力,实现了人的自然化;对恋情的表达更加深婉、融入了更多的社会历史内容、增强了女性意识,使婉约词在形象情欲方面的人化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感受和对世界人生的领悟,甚至勾销了宇宙的时空观,从而无限的拓展了人类的心理流程,在心理意味方面把婉约词推向又一个高潮.
推荐文章
苏轼的婉约词探析
苏轼
婉约词
形象
感情
技巧
语言
论苏轼婉约词的特点
苏轼
豪放派
婉约词
特点
苏轼与辛弃疾婉约词的异同对比
苏轼
辛弃疾
婉约词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婉约词在南宋的艺术新突破
来源期刊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学科
关键词 婉约词 感知形式 形象情欲 人化 心理意味
年,卷(期) 2002,(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3-77
页数 5页 分类号 I207.2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2-5227.2002.02.016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婉约词
感知形式
形象情欲
人化
心理意味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双月刊
2096-7349
45-1410/C
大16开
南宁市明秀东路175号
1973-01-01
中文
出版文献量(篇)
2143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0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