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作物学报       
摘要:
针对西北雨养旱作地区玉米长期地膜覆盖下出现的植株早衰现象, 从不改变地膜保水功能的角度出发, 采取地膜玉米膜上遮挡降温覆盖措施, 研究不同膜上遮挡措施下土壤温度变化及对玉米产量形成的影响, 分析不同膜上遮挡措施下玉米耕层土壤物理化学性状变化, 为解析普通地膜玉米生育后期早衰提供理论参考。试验以陕单609为材料, 基于2年田间试验, 对比分析普通地膜覆盖+膜上覆黑色遮阳网(A)、普通地膜覆盖+膜上覆盖秸秆(B)与普通地膜覆盖(C) 3种模式对农田土壤温度、土壤养分及玉米干物质量积累、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1)在普通地膜覆盖的基础上添加遮挡物(黑色遮阳网、秸秆)可以有效降低土壤温度和紧实度, 其中玉米生育前期降温效果最为明显。(2)与对照处理C相比, 膜上遮挡降温处理A和处理B玉米生长后期土壤的有机质和全氮、全钾含量均增加, 玉米肥料偏生产力分别提高7.24%和6.97%。(3)降温处理能够延缓玉米生长后期绿叶面积的衰减速率, 提高植株干物质量的积累, 增加玉米粒重。与处理C相比, 降温处理A和处理B的2年平均玉米产量分别较普通地膜覆盖处理提高6.39%和5.93%, 平均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8.17%和7.67%。在西北雨养旱作区, 适当降低普通地膜玉米的膜下温度有助于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促进玉米籽粒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形成, 提高肥水利用效率。
推荐文章
不同耕作模式对土壤理化性状及旱地玉米产量的影响
耕作模式
蓄水保墒
土壤呼吸速率
玉米产量
种植绿肥对土壤理化性状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绿肥
土壤
理化性状
玉米产量
保水剂对旱地玉米产量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保水剂
旱地玉米
抗旱
产量性状
增产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理化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耕作方式
土壤理化性状
土壤结构
玉米产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不同膜上遮挡措施对旱地玉米土壤理化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来源期刊 作物学报 学科
关键词 玉米 降温措施 地膜覆盖 土壤理化性状 产量
年,卷(期) 2021,(2) 所属期刊栏目 耕作栽培·生理生化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59-367
页数 8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724/SP.J.1006.2021.03038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玉米
降温措施
地膜覆盖
土壤理化性状
产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作物学报
月刊
0496-3490
11-1809/S
大16开
1950-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614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19771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