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生态学报       
摘要:
为探究黄土高原地区退耕还林(草)工程(1999)实施后植被恢复的生态效益,选择黄土高原延河流域为研究区,利用趋势线分析法、SWAT(SoilandWaterAssessmentTool)水文模型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方法(市场价值法、机会成本法、恢复费用法和影子工程法等),重点分析2000-2015年该区域植被恢复状况及其对土壤保持的作用,并评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提升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后,延河流域植被覆盖均呈增加趋势,植被恢复显著;(2)植被恢复对土壤侵蚀的抑制作用明显。在没有植被覆盖的条件下,土壤极易发生侵蚀,且侵蚀模数大;从该工程实施以来,2001-2014年土壤保持量具有不同程度的增幅,表明多年来流域治理取得一定的成效;(3)流域植被覆盖以中覆盖为主,土壤保持量以低保持为主。不同植被覆盖下土壤保持量存在差异。其中,中低、中、中高覆盖能有效保持土壤;(4)生态系统土壤保持服务价值时空分布特征明显。流域年均(2000-2015)土壤保持服务价值为3.64×108元,生长季月均土壤保持服务价值为6.06×107元,生态系统土壤保持服务价值显著提升。时间尺度上,生态系统土壤保持服务价值受降水因素影响;空间尺度上,流域生态系统土壤保持服务价值空间差异大,具体表现为下游残塬平梁沟壑区最高,上游山地区次之,中游梁峁丘陵沟壑区最低。通过研究延河流域植被恢复状况以及定量评估土壤保持服务价值,不仅阐明了退耕还林(草)工程带来的巨大生态效益,同时也为流域乃至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推荐文章
延河流域生态系统土壤保持服务时空变化
土壤保持
SWAT模型
叠加分析
延河流域
高分辨率DEM
黄土高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评估与分析
遥感与GIS
价值当量修正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评估模型
时空演变分析
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以延安市为例
黄土高原
延安市
权衡与协同
退耕还林区
非退耕还林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黄土高原植被恢复与生态系统土壤保持服务价值增益研究——以延河流域为例
来源期刊 生态学报 学科
关键词 退耕还林(草) 植被恢复 生态系统服务 土壤保持 黄土高原
年,卷(期) 2021,(7)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557-2570
页数 13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5846/stxb202006121531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退耕还林(草)
植被恢复
生态系统服务
土壤保持
黄土高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态学报
半月刊
1000-0933
11-2031/Q
16开
1981-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991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51689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