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传统思维定义和评价油源岩的方法,源于有机化学家常用的物质协同反应原理,即参与化学反应的反应物不经过任何中间体,直接完成生成物的反应.据此,根据岩石中含有的全部有机物热解生成的石油总量,就可以定义和评价某个岩石是否(定义)为油源岩以及质量等级.这种有机化学的思维方法,是B.P.蒂索和D.H.威尔特在其干酪根热降解生油学说中首先提出并推广应用的.由于该学说是"人造石油"的理论基础,脱离了地下地质条件的实际,因此是片面和错误的.以J.M.亨特为代表的有机地球化学思维方法,强调要依据地下地质条件来定义和评价油源岩.认为油源岩是在地质条件下,能生成石油、又能运移出来并聚集成商业性石油的一种岩石.这种岩石实质上是一组泥(页)岩夹砂岩的组合.中国内陆湖盆缓坡地带发育的河流三角洲沉积体,是泥岩夹砂岩、砂岩夹泥岩的最有利沉积体.这种沉积体既能生油、又能运移聚集成藏,形成了页岩油藏和常规油藏在内的含油气体系.
推荐文章
基于语义的查询重新定义及其应用
语义网
语义匹配
描述逻辑
概念收缩法
概念试推法
数字出版的重新定义与发展趋势
数字出版
融合
衍变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重新定义油源岩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来源期刊 中外能源 学科
关键词 油源岩 有机化学 有机地球化学 地下地质条件 泥岩夹砂岩 河流三角洲
年,卷(期) 2021,(1) 所属期刊栏目 能源战略与政策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14
页数 8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油源岩
有机化学
有机地球化学
地下地质条件
泥岩夹砂岩
河流三角洲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外能源
月刊
1673-579X
11-5438/TK
16开
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58号4层430房间 《中外能源》杂志社
199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441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1970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