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地球科学进展       
摘要:
急陡沟道泥石流物源主要来源是崩塌、滑坡堆积体,堆积体的起动是急陡沟道泥石流冲出量巨大的主要原因。堆积体的物质组成、赋存特征及渗透、径流状态是造成其起动模式不同的本质原因,而较大的纵坡降为其起动提供了良好的地形条件。根据汇水条件及渗透特性设计了2组模型箱试验,模拟坡体内不产生稳定渗透及有稳定渗透条件下的破坏模式。实验表明急陡沟道泥石流起动有“消防管效应”和“坡体流态化”2种基本的模式,前者出现在不饱和或高渗透系数坡体,后者出现在具有一定细颗粒物质的土体中。其中消防管效应仅沿径流路径形成深而窄的侵蚀沟道,且搬运距离与水动力的持续性有关,固体物质搬运作用弱;坡体流态化主要特征为初期的缓慢渗透破坏及后期瞬时流动剪切破坏,侵蚀形成较宽的沟道,且侵蚀量相对较大。
推荐文章
急陡沟道泥石流的消防管效应形成机制研究
急陡沟道
泥石流
起动机理
消防管效应
急陡沟道泥石流起动特征模型试验研究——以汶川县福堂沟为例
急陡沟道泥石流
汶川县
物理模拟实验
起动模式
起动特征
强震区震后泥石流物源起动机制研究现状
强震区
泥石流物源
起动机制
研究进展
强震区急陡沟道泥石流特征研究
汶川
流域面积
沟道纵比降
形状系数
急陡沟道泥石流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急陡沟道物源起动模式及水土耦合破坏机制分析
来源期刊 地球科学进展 学科
关键词 急陡沟道 泥石流 起动模式 水土耦合机制
年,卷(期) 2021,(null)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42-851
页数 9页 分类号 P315.2,P642.2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1867 / j.issn.1001-8166.2018.08.0842.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急陡沟道
泥石流
起动模式
水土耦合机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球科学进展
月刊
1001-8166
62-1091/P
大16开
1986-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569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10901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