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三阴三阳开阖枢"一直是历代医家争论的焦点,主要分歧源于《素问·阴阳离合论》与《灵枢·根结》两篇中对于太阳、太阴在"开"和"关"两方面历代医家的认识或以前篇为主,或以后篇为尊,观点不一,均未结合《内经》全文及从两篇内容的角度进行考量和分析.从《内经》原文出发,首先通过对比的方法将两篇内容中有关"开""阖""枢"的文字进行简化整理,指明两篇原文中的不同所在;而后旁征博引,陈列具有代表性认识的部分医家学术观点,在先贤的基础上,从太阴、太阳的生理功能、病理表现等方面入手探讨分歧所在;最后,以《内经》主体成书时代的文学特色及《内经》对中医发展的意义这一角度为切入点,探讨了战国时期盛行的"赋、比、兴"写作手法在这两篇文章中的运用,阐释"开阖枢"的具体意义.通过研究,主要得到以下3点结论:①《素问·阴阳离合论篇》考量的是正常外界环境和谐状态下,人自身是一个完整机体;《灵枢·根结》考量的为非正常外界环境状态下,人与自然的协调统一.②历代医家考量角度不同,因此对"三阴三阳开阖枢"的结论亦不相同.③"三阴""三阳"开以敷布水谷精微与气机,关以抵御外邪并温养机体.开中有关,关中寓开,开关相辅相成.
推荐文章
从《黄帝内经》中的“春夏养阳”探讨三伏贴
穴位
三伏贴
春夏养阳
黄帝内经
基于《黄帝内经》清阳理论探讨鼻渊古今验方的运用规律
鼻渊
清窍
清阳之气
升清降浊
黄帝内经
鼻窦炎
《黄帝内经》之生物周日节律探析
不寐
生物周日节律
黄帝内经
规律性
中医养生
基于《黄帝内经》探讨十二经脉气血之清浊
清浊
《黄帝内经》
针刺
经脉
气血
针刺刺激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试论《黄帝内经》三阴三阳之开合枢
来源期刊 中医研究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黄帝内经》 三阴三阳 开阖枢 赋比兴
年,卷(期) 2021,(1) 所属期刊栏目 学术探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5
页数 3页 分类号 R22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6910.2021.01.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徐鹏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 2 0 0.0 0.0
2 孟虎彪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黄帝内经》
三阴三阳
开阖枢
赋比兴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医研究
月刊
1001-6910
41-1124/R
大16开
郑州市城北路7号
36-130
198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177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5044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