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生态学报       
摘要: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水旱轮作(冬小麦-夏水稻)中水稻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土壤改良培肥基质和复合菌剂配施对小麦土壤养分、土壤物理结构和土壤生物学性质及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为快速土壤培肥、提高中低产农田产量提供实践基础和技术支持。试验于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黄河湾项目基地进行,共设置五个处理:①土壤改良培肥基质+复合菌剂+常规化肥(MOS+CMA+CF);②复合菌剂+常规化肥(CMA+CF);③土壤改良培肥基质+常规化肥(MOS+CF);④常规化肥(CF);⑤不施肥对照(CK)。对小麦返青期(S1)、拔节孕穗期(S2)和成熟期(S3)分别进行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微生物量碳氮和微生物区系分析。结果表明,与CK相比,MOS+CMA+CF处理能够在短时期内提高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其中速效氮提高了23.59%、速效磷提高了40.74%、速效钾提高了43.78%),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孔隙度,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和土壤脲酶活性;同时,该处理还能在小麦返青期和拔节孕穗期增加土壤细菌和真菌多样性,提高微生物丰度,最终提高了小麦产量(与CK和CF相比,产量分别提高了149.29%和24.93%)。CMA+CF能够显著提高土壤纤维素酶活及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表现出有较好的秸秆降解能力;并且在提高土壤理化指标含量、提高脲酶酶活、提高微生物量氮含量和小麦产量方面仅次于联合处理。由于MOS富含有机质,MOS+CF处理能够维持并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物理环境。总之,短期内,MOS+CMA+CF处理提升土壤肥力,提高小麦产量的效果是最显著的;但CMA+CF处理在加速秸秆养分还田、改善土壤理化状况,增强微生物活性和丰富以及提高小麦产量方面也表现出优势,且复合菌剂经济方便有效,具有很好的田间技术推广价值。
推荐文章
秸秆还田配施腐熟剂对砂性土壤性质及滴灌玉米生长的影响
秸秆还田
腐熟剂
秸秆生物失重率
砂性土壤性质
滴灌玉米生长
秸秆还田配施腐熟剂对低产黄泥田的改良作用
低产黄泥田
秸秆还田
秸秆腐熟剂
土壤肥力
连续秸秆还田配施腐熟剂对土壤理化性状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秸秆还田
腐熟剂
土壤理化性状
产量
水稻
长期定位秸秆还田对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
长期定位
ITS rRNA
真菌群落
秸秆还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秸秆还田土壤改良培肥基质和复合菌剂配施对土壤生态的影响
来源期刊 生态学报 学科
关键词 秸秆全量还田 土壤改良培肥 复合菌剂 土壤微生物 小麦产量
年,卷(期) 2021,(11) 所属期刊栏目 城市化的生态环境效应与生态安全专栏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562-4576
页数 14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5846/stxb201903040406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秸秆全量还田
土壤改良培肥
复合菌剂
土壤微生物
小麦产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态学报
半月刊
1000-0933
11-2031/Q
16开
1981-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991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51689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