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海洋开发与管理       
摘要:
文章对泉州市沿海2008-2017年发生的15起赤潮灾害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①赤潮平均每年发生1.5起,发生面积31.0km2,发生天数7d,从赤潮发生次数、发生面积和发生天数来看,后5年(2013-2017年)较之前5年(2008-2012年),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赤潮的主要发生期为4-9月,暴发高峰期为5-6月;平均每次赤潮持续时间为4.7d;②引发赤潮的藻类有9种,其中硅藻门(Bacillariophyta)4种。甲藻门(Dinophyta)4种。金藻门(Chrysophyta)1种。引发赤潮次数最多的是夜光藻(Noctilu cascintillans)和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引发赤潮的藻类具有演替规律,不断有新的藻类引发赤潮;每种硅藻赤潮均只发生过1起,甲藻引发赤潮次数最多,金藻赤潮发生天数最多,面积最大;③有毒赤潮共发生6起,其中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和链状裸甲藻(Gymnodinium catenatum)赤潮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水产养殖业;④赤潮分布范围广,主要发生在惠安县海域和石狮市海域。通过全面分析近10年泉州市沿海赤潮的基本特征,为泉州市赤潮的预警预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推荐文章
泉州市2008年与2010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研究
手足口病
流行特征
EV71
CoxA16
泉州市海洋环境保护状况与建议
泉州市
海洋环境
保护状况
对策建议
泉州市洛江区土地利用的景观格局分析
泉州市洛江区
土地利用
景观格局
可持续发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2008—2017年泉州市沿海赤潮灾害特征分析
来源期刊 海洋开发与管理 学科
关键词 赤潮灾害 泉州市沿海 时空分布 赤潮藻类 沿海生态环境
年,卷(期) 2022,(7) 所属期刊栏目 生态保护与修复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8-63
页数 5页 分类号 X55,P76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赤潮灾害
泉州市沿海
时空分布
赤潮藻类
沿海生态环境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海洋开发与管理
月刊
1005-9857
11-3525/P
16开
北京市丰台区马官营家园3号
1984-01-01
中文
出版文献量(篇)
6300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23643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