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作物学报       
摘要:
在前期研究确定总氮用量180 kg hm–2下, 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7∶3配施比例可获得机插稻高产的基础上, 研究缓释氮肥配施和不同株距下机插杂交稻磷素积累、分配与利用特征及其与产量的关系。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 设3种机插株距(行距均为30 cm) 16、18及20 cm和4个缓释氮肥用量(36、66、96和126 kg hm–2)与常规氮肥(均为54 kg hm–2)配施处理。结果表明, 缓释氮肥用量对机插稻主要生育时期磷素积累量、各生育阶段磷素吸收量及吸收速率、结实期茎鞘磷素转运量及转运率和叶片磷素转运率及贡献率均有显著影响。在株距为18 cm, 群体密度为18.52万穴 hm–2, 缓释氮肥(96 kg hm–2)与常规氮肥(54 kg hm–2)配施总量为150 kg hm–2时, 可有效提高机插稻对磷素的吸收, 促进结实期茎鞘、叶片磷素向穗部的转运及分配, 能充分发挥本区域机插杂交籼稻的优势, 产量可达11 463.8 kg hm–2, 为本试验的最佳肥密运筹处理。株距为16 cm, 群体密度(20.84万穴 hm–2)相对较大, 施氮总量为180 kg hm–2时, 群体吸收的磷总量较高, 进一步促进了植株体内磷素的吸收转运及分配, 有利于产量提高, 但从节本增效的角度考虑, 以缓释氮肥配施量150 kg hm–2为宜; 株距增加到20 cm施氮总量在180 kg hm–2下, 群体(16.67万穴 hm–2)较小, 吸收磷素的绝对量少, 茎鞘、叶片中的磷素向穗部转运量多, 穗部磷素积累量增加, 产量增加。相关分析表明, 株距与缓释氮肥配施量耦合下, 尤其以齐穗期至成熟期茎鞘磷素转运量与产量相关性较高(r = 0.72**), 更有利于产量的提高。
推荐文章
缓释氮肥与尿素配施对机插杂交籼稻碳氮积累的影响
杂交籼稻
钵苗机插
缓速配施
碳氮代谢
碳氮比
缓释氮肥减量配施和株距对机插杂交籼稻氮素利用的影响
机插稻
株距
缓释氮肥
减量配施
氮素利用特征
不同株距和缓释氮肥配施量下机插杂交稻的产量及光合特性
机插稻
株距
缓释氮肥用量
产量
光合物质生产
不同株距下氮肥减量配施运筹对机插杂交稻的产量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机插稻
株距
产量
氮肥配施运筹
光合物质生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常规氮肥与缓释氮肥配施对不同株距机插杂交稻磷素吸收、转运及 分配特征的影响
来源期刊 作物学报 学科
关键词 机插稻 株距 缓释氮肥 磷素吸收 转运及分配
年,卷(期) 2021,(1) 所属期刊栏目 耕作栽培·生理生化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5-125
页数 10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724/SP.J.1006.2018.00115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机插稻
株距
缓释氮肥
磷素吸收
转运及分配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作物学报
月刊
0496-3490
11-1809/S
大16开
1950-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614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19771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