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作物学报       
摘要:
由黑顶柄锈菌(Puccinia melanocephala)引起的甘蔗褐锈病具有产孢量大、流行性强的特点, 可导致甘蔗产量和蔗糖分的严重损失, 了解抗病性遗传有助于抗锈病育种中的亲本选择和组合配制, 而有效的抗性鉴定技术则是分离个体选择所必需的。本研究以甘蔗分离群体为材料, 利用表型与抗褐锈病主效基因Bru1检测相结合, 研究甘蔗褐锈病抗性遗传倾向并评价Bru1基因检测与表型抗性的关联性。结果显示, 发病盛期, 感病个体中, Bru1基因未检出率为96.7%, 但未感病个体中, Bru1基因的检出率仅为66.0%, 且高抗组合CP84-1198×云蔗89-7群体中的未感病个体, 该基因检出率为0, 尽管也发现有2个组合的未感病个体中, 该基因的检出率为100%。说明由Bru1基因控制的抗性可根据该基因的检测结果判断其抗/感病性, 同时, 甘蔗基因池中还存在其他未知的控制抗病性状的主效基因。值得强调的是, 父母本的抗病性均影响杂交后代的抗病性, 但以抗病亲本为父本的组合, 其分离群体的感病个体明显减少, 说明父本对杂交后代的褐锈病抗性影响可能更大。
推荐文章
基于田间表型和Bru1基因检测分析甘蔗褐锈病抗性遗传
甘蔗
褐锈病
分离群体
抗病性遗传
Bru1基因
发病率
101份中国甘蔗主要育种亲本褐锈病抗性鉴定及Bru1基因的分子检测
甘蔗
主要育种亲本
抗褐锈病基因Bru1
分子检测
31份甘蔗野生核心种质资源褐锈病抗性鉴定及Bru1基因的分子检测
甘蔗
野生核心种质
抗褐锈病基因Bru1
分子检测
我国甘蔗锈病病原菌及甘蔗品系抗褐锈病基因Bru1的分子检测
甘蔗锈病
病原菌
新品种(系)
抗褐锈病基因Bru1
分子检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田间表型和Bru1基因检测分析甘蔗褐锈病抗性遗传
来源期刊 作物学报 学科
关键词 甘蔗 褐锈病 分离群体 抗病性遗传 Bru1基因 发病率
年,卷(期) 2021,(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简报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06-312
页数 6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724/SP.J.1006.2018.00306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甘蔗
褐锈病
分离群体
抗病性遗传
Bru1基因
发病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作物学报
月刊
0496-3490
11-1809/S
大16开
1950-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614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197718
论文1v1指导